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孩子穿衣事小,智慧大

2016-12-13  发布者:朱秀霞  浏览数( -)

 选择合适的衣着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练习对幼儿能力的提升、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经验告诉我们:“会自理的孩子是做出来的,不会自理的孩子是宠出来的。”家长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为幼儿提供自己动手、体验独立的机会。家长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适合幼儿穿脱的衣服。低年龄的幼儿可选择开衫,便于幼儿分辨前后;选择大一点的纽扣并钉在幼儿能看到摸到的地方;
不宜选从头上套穿的衣服,以免穿脱不便。当幼儿手指逐渐灵活,可选择小一点的纽扣锻炼手指灵活性;
鼓励幼儿学习穿脱套衫。幼儿的上装和裤子上,都应有口袋,可以方便幼儿放手绢或者自己喜爱的东西。同时,家长可以根据气候、幼儿体质尽量选择轻便的服装。
幼儿所穿的衣服重量不宜集中在腰部,这一点在秋冬季尤为重要。俗话说:十件单不如一件棉。轻便保暖的衣服可以从量上减轻幼儿的负担。有些家长给幼儿穿得里三层外三层:棉毛裤、衬裤,绒线裤、罩裤、腰上全装上松紧带。这样腰部负担过重,既对孩子发育不利,同时面对如此“沉重”的衣服,孩子如何能自如地行动?更不用说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了。

家园共育-选择不同色彩的衣着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
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培养才能得以提高。不同的色彩都有它不同的人性化特点。幼儿色彩感受的培养不是简单地像大人一样去学习色块、色调等,而是从生活中去感受色彩,欣赏色彩。这样,在今后各种实践中才能够更好地应用色彩,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成人在各种环境下去引导。童装能让每个孩子穿出不同的风格。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挑选童装,从中了解孩子对色彩、款式的敏感程度。
对低年龄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挑选图案鲜艳的服装,刺激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度。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让他们自己挑选衣服,并请他们说出理由。
丰富的色彩对于幼儿是一个视觉感受上的冲击。能够从繁多的衣物中挑选出一件自己在颜色上喜欢的衣服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他们要看主色调,再看颜色搭配等。几次锻炼下来,对幼儿来说可真是受益匪浅。
当然,家长、老师也要发挥“榜样”作用。幼儿是通过模仿成人世界来提高自我认识的。试想一下,一个妈妈对服装比较讲究,喜欢用不同色彩来打扮自己;另一个妈妈穿衣服色彩单一,总穿暗色,那么两家的孩子对色彩的感受力肯定是不一样的,今后两名幼儿的艺术欣赏力也会有所不同。
选择鲜明风格的衣着培养幼儿的个性

一直以来就发现,衣着和性格有关系,不同性格的人对衣服的看法也不同,互相作用产生奇异的关联。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性格的主要表现。性格的主要表现是一个人的语言、行为,而这里的行为是相当广义的,其中包含的一个重要的成分就是衣着。因此,性格会通过衣着体现。衣着对性格的作用主要由于人的审美观造成,是一种视觉心理暗示的效果。
衣服的款式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各种衣物搭配起来有它不同的风格,有显得可爱的,有显得华丽的,有显得清爽的。家长可以鼓励引导幼儿穿出自己的风格,并形成正确的性别取向。男孩的衣服体现“男子汉”气概,女孩的衣服可以突出“柔美”。孩子每天站在镜子前,搭配不同风格的衣服,能够体现自己的喜好、个性,每天都会以自己喜欢的形象出门,觉得这样自己才是最美的。想一想这样的孩子是不是自主而自信的呢?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指出:“教育必须培育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去唤醒学生的力量。”我想,“穿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同时应“唤醒”幼儿的“独立意识与健全人格”,这样才能使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