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教学设计

2016-12-14  发布者:孙春光  浏览数( -)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 分析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班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想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 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 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分类、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4、教学难点


 

    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正确判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二、分析学情


 

    学生以前已经学习过有关找规律的内容,探索过一些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现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一些新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比赛、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较、练习与游戏的方法来教学。这样,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小竞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


 

师出示两组有趣的数字,走马灯:
  0.142857142857142857142857
……圆周率:3.1415926535
  8979323846 264338327
……。


 

学生速记,报出走马灯。


 

交流反馈:走马灯有规律,圆周率没有规律。追问:有什么规律呢?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出示教材例1场景图)师:十一国庆期间,园博园里摆放了许多彩旗、彩灯、盆花,那这些物体是随意摆放的吗?(不是)对,这些物体都是按照一定顺序、一定规律摆放的。


 

2、仔细观察一下,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


 

彩灯和彩旗呢?逐个提问、汇报。 (快速相机出示课件)


 

:像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叫做周期现象。[板书:周期]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首先我们先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深度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先猜一猜]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猜测就一定正确吗?请将你的猜测进行验证,可以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将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出示要求。]


 

①提供足够时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决;


 

②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注意每个小组交流情况,发现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调整。]


 

3、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站在位置上口头说,教师适时展示、写算式、追问]     [不打断]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随生适当板书:画图  奇偶判断 计算]


 

1)画图的策略:○●○●○●○●○●○●○●○
  (○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奇偶判断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学生说,师板书: 15÷2=7(组)……1(盆)答:第15盆是蓝花。]


 

针对算式,教师提问:15表示什么?2是从哪里来的?7什么意思?余数1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点击演示


 

○●    ○●    ○●   ○●   ○●   ○●  


 

师述:像这样,每2盆花看作一组,把15÷2=7,那就有这样的7组。


 

注意7的单位是“组”,而不是“盆”?余下的1盆指得是哪一盆?为什么?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师:这3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生自由回答)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1)照上面那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16盏彩灯是什么颜色?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质疑思考:为什么除以3?(每3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16÷3=5(组)……1(盆),余数为1,该怎样得到答案?
 


 

3)重点比较:为什么有的同学报出答案很快?(计算法简便),画图法适用吗?(可用但不方便),奇偶判断法呢?(不适用)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追问: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生列算式回答)


 

18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生列算式回答)


 

师:观察一下,余数与彩灯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生自由回答)


 

总结:余数是几,就是每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就是每组中的最后一个。


 

2.出示“试一试”第2


 

师:每几面彩旗可以看作一组?余数是几时为红旗?(12)余数是几时为黄旗?(3或没有余数)


 

师:从左边起,第21面、第23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


 

生独立思考,汇报算式。


 

五、多样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1、智慧馆:(练一练第1题)


 

①引语:我们一起到智慧馆看一看,2个同学在玩数学游戏——摆棋子,我们来看一下。(观看屏幕)


 

②提出问题:如果继续摆下去,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独立计算。 (口头汇报。)


 

2、手工坊:(练一练第2题)


 

①引语:离开了智慧馆我们来到手工坊。(观看屏幕)


 

18÷4=4(组)……2 (颗)  
 
追问:两个“4”各表示什么意思?2呢?


 

②追问:要使第18颗珠为绿色,该怎样设计穿珠顺序?(学生按照排列的规律口述)。


 

③发现方法:只要将绿珠穿在第2位,其余珠的位置任意。


 

3、美术室:(练一练第3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②提问:比较一下,这三题有什么不同?(都是第32个图形)为什么画出来不一样呢?


 

③启发:能不能模仿上面的样子,自己设计一个规律,并画出第32个图形?


 

六、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规律问题


 

过渡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于生活,接下来老师就和大家讨论几个学习、生活中的规律问题。


 

1、玩游戏(看松鼠)


 

①儿歌:(屏幕)一二三四五,上山看松鼠。松鼠不在家,我们就捉他。


 

②游戏规则:7个同学站一队,台下的同学每读一个字,就指一个同学,指到第7个同学后再回到第1个同学开始指。当读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指到谁谁就被淘汰。


 

2轮游戏后,孩子预测谁被淘汰。[用算式表示:20÷5=4(组),最后一个同学被淘汰]


 

④拓展:怎样设计占位才能不使自己被淘汰?


 

2、把一些数按下面的规律排列:


 

1、-12、-23、-3、……


 

1)第25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第50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你知道它是多少吗?(   


 

七、欣赏、感受规律之美。


 

1、“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大自然中有着许多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春夏秋冬…)(屏幕显示)


 

2、我们亲近自然,解读自然,从自然中学习,留意身边的一切,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发现许多生活中的规律。(红绿灯、霓虹灯、室内布置、服饰刺绣等)(屏幕显示)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后请你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规律的现象,并且用我们的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吧。


 

《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进行应用。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测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象无限。


 

    在教学中,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


 

1、在情境引入中,设计记忆走马灯和圆周率两组数字,让孩子深刻感受周期律。


 

2、在解决试一试中,教学灯笼和彩旗的问题时,我没有仅仅采用书上提供的问题,而是创造性地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计算法最适用,并总结出余数的对应关系。正是这样一个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思考、自己获得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习不是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


 

3、在提问时,我很注重自身语言的规范、严谨。在学生回答时,我也很注重培养学生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当第一个学生说出盆花的摆放规律后,我相机板书出来,并要求下面再说的同学要像第一位同学一样完整准确的表述出来。


 

4、在巩固练习中将儿歌与知识运用相结合,让孩子在玩中灵活应用规律,进一步熟悉规律,感受所发现的数学规律的作用与价值,从而体会数学学习的意义。


 

5、学生探索完这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后,再来欣赏,就使欣赏有了更加深广的内涵,大家回忆着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的昼夜交替、寒来暑往、春夏秋冬的季节更迭,深切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验数学规律的价值。


 

    在教学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1、由于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在新课交流时,孩子的方法参照书本循规蹈矩,可算一个小小的遗憾。


 

2、由于时间原因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缺乏,在汇报生活中还有哪里有周期现象时,孩子们的回答平乏而单一,所以,今后在教学中要多渗入生活数学,让孩子切切实实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