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洋溢生机的课堂 魅力无限的空间

2016-12-05  发布者:孙志林  浏览数( -)

洋溢生机的课堂  魅力无限的空间

               涟水县唐集中心小学    孙志林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将数学情境化、生活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如何巧妙的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做了几点尝试。一、创设生活情境 二、创设问题情境 三、创设故事情境 四、创设游戏情境 五、创设操作情境 六、创设竞争情境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创设 情境 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将数学情境化、生活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如何巧妙的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做了几点尝试。

一、创设生活情境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用所学去探索新知。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加深理解。

如教学《找规律》时,我创设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情景,让男女同学站队,要求两男同学之间站一女同学。讨论:四名男生应站几名女生?五名男生,十名男生呢?通过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如果要求两女同学之间站一男同学呢?由此引入课题,朴素自然,既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一定的规律,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以疑激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求知欲望,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如教学《十几减7》时,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一个悬念:“李老师昨晚梦见美猴王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7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问题老师怎么解都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帮老师?”低年级学生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现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老师。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2个仙桃,那么还剩下5个仙桃,算式是12-7=5(个);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5个仙桃,那么还剩下8个仙桃,算式是15-7=8(个)。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情境是我向学生提出的,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的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三、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因此,我在教学《循环小数》时,通过讲一个简短诙谐的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师生在谈话中自然而然的进入新课。

一上课,我让学生听一段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 ”同学们听着故事,不由自主地笑了,我笑着说:谁能接着讲?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都要讲。我对同学们说:这个故事讲得完吗?学生齐答:讲不完。”“为什么呢?生说:这个故事总是不断重复这几句话。同学们说的很好,在数字王国里,就有一种小数,这种小数的数字跟这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重复。同学们想认识它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循环小数”。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这样的情境作为开场白,自然、亲切,使学生一下子进入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氛围中还初步感知了“无限”、“不断”、“重复”等概念中重点词的含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四、创设游戏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如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又能够使学生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轻松欢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如教学《可能性》时,师:同学们,你们玩过“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生:玩过。师:那好,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好吗?生:好呀!师生一起游戏,结果有的学生赢了,有的学生输了。我趁机说:你们和同桌之间来几次,猜结果会怎样?孩子们从游戏中体验可能赢,可能输。由此引入,能使学生自然深刻的体会到结果的不确定性。

五、创设操作情境

心里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上的。”心理学研究也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比如用3根小棒可以摆1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需要几根?三个呢?用10根小棒最多可以摆几个三角形。我让学生动手操作,认真思考,再引导学生想“最少”是什么意思。学生很快想出办法,用小棒把三角形连起来摆放,这样可以做到最少,并掌握规律。

六、创设竞争情境

好胜心强是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如能适时、适度、适中的创设竞争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在教学简单的口算题时,我设计了以小组接力赛“谁开的火车最快”的方法进行。老师先说比赛规则,各组做好准备,随着一声“开始”口令,各小组就一个接个读题做题,各组学生同心协力力争第一。学生非常感兴趣,活动效果好,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数学并不枯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就数学本身来说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利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特征、兴趣爱好等适时,适当的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让它成为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让情境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兴奋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去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美,去追求数学美。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