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浅谈数学练习课中的课堂高效性

2016-12-06  发布者:孙志林  浏览数( -)

浅谈数学练习课中的课堂高效性


【内容摘要】习题是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的载体,练习时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所以说练习课是小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数学老师往往对新授课的教学比较重视,对练习课研究较少,练习达不到高效。教师只有认真专研教材,注重练习的形式和层次、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并关注日常生活,能适当的调整教材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练习课的效益,达到高效。

【关键词】练习  情境  调整 层次 高效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老师都能根据新的课改理念,重视课堂教学的高效,使课堂教学尤其是新授课的教学达到了优化。其实一个知识的掌握,总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巩固和强化的目的。练习课的内容就是建立在前几节初步接触的知识基础上,对新知识的查漏、巩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次接触或再次反应;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最为有效手段。因此练习课是否有效、是否高效,将决定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对练习课的功能特点认识还不够,在上一节新授课时我们总是教得慷慨激昂,孩子们也学得饶有兴趣。而在上练习课时,孩子们面对书中的练习题都会觉得枯燥、无聊,再加上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平淡无奇,毫无精彩可言。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课堂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更谈不上高效了。下面我就自己在上练习课时的感悟,谈谈对数学练习课高效性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体现练习课的高效性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面对的是十岁左右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所以我们练在习课中,要有意识的创设各种问题情境, 为孩子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练习的兴趣,能愉快地、主动地进行练习。比如,在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后,紧接着来了一节练习课,为了使学生加强对百分数的理解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生活情境,小红和小明都想喝橙汁,他们拿来甲、乙两个杯子,先把两杯都装水100克,甲杯水中放入糖21克,乙杯水中放入糖11克,哪一杯甜?为什么? 通过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孩子们觉得有趣,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个个把手举得高高的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借着这股热劲,我又相机出示下面两道:甲杯水100克,乙杯水200克,两杯水都放入20克糖,哪一杯甜?为什么?甲杯水200克,乙杯水300克,甲杯中放入40克糖,乙杯中放入60克糖,哪一杯甜?为什么?这时候的孩子们的心情是愉快的,情绪是高涨的,兴趣是浓厚的,知识是乐于接受接的,所以教师的教学是轻松的。

二、关注日常生活,拓宽数学活动,提升练习课的高效性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数学,数学中无处不生活。如在工程问题应用教学中,出示问题:开学了明明去超市买文具,所带的钱如果全部买铅笔,可以买20支,如果全部买练习本可买12本,现在他买了4本笔记本,剩下的可以买铅笔多少支? 由于问题来自于生活,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过一番思考,学生把它当作工程问题应用题很快解答出来。

三、调整教材内容,激发探究欲望,拓展练习课的高效性

很多时候练习课上的题目比较多,每道练习都练、都讲,孩子们觉得无聊、没有兴趣,有时时间也不允许。为了把各种类型的题目有效的高效的利用起来,教师就要在练习课的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调整,甚至重组。比如,在教学完“利息”这节课后,为了加深对这节课的理解我将课后练习作了如下调整,设置了一道综合性的练习:军军家去年年收入为50000元。爸爸说:“今年生活费用去了25000元,剩下的把它存到银行,存两年。”妈妈说:“存一年,到期后再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取出,再存一年。可能利息会高些”军军说:“最近国家不是发行国库券吗?去买国库券吧,也存二年,利息一定高。”第二天,妈妈到银行了解了一下,定期两年,年利率为2.25%;定期一年,年利率为2.15%;国库券的月利率为0.2%。定期存款到期后要缴纳5%的利息税,买国库券不用纳税。谁的提议好呢?为什么?我让孩子们先猜一猜哪种存法利息高,并说说理由。由于几个问题都是平时生活中存在的,使他们身如其境,跃跃欲试。有的孩子我还没说就拿起笔开始计算了。这样处理教材,不仅起到了深入巩固知识、举一反三,使孩子们探究的欲望高涨的作用,而且培养了他们综合分析的能力,使练习达到了高效。比单一的“练习——反馈——教师总结”过程来得有效得多。

四、注重形式多样,强化思维训练,巩固练习课的高效性

练习课上主角的是“习题”,“做习题”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中。孩子们往往觉得这些习题所运用的知识已经学过、会了,从而提不起兴致来。因此,练习课要打破单一形式,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不使他们觉得枯燥。所以习题的形式必须是多样的,并且是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比如说:在上计算练习课时,我会准备一些口算卡片,采用指名算,集体算,男生算,女生算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基础练习;列竖式计算时还可以安排一些对比练习、找错练习。在上概念的练习课时,可以设计一些判断题,选择题等穿插其中。有时,还可以进行同桌互批、适当的比赛、让孩子走向讲台做回小老师等形式激发他们练习的积极性,从多种角度提升孩子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使练习课堂最大限度的达到高效。

五、设计练习层次,精心构建平台,延伸练习课的高效性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练习的“数量”和教学的“质量”并非成正比例关系,只有科学、合理、适量的练习才能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剂,反之则成为孩子们厌恶数学的一个“很好的理由”。因此,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要求下,设计习题时,教师首先考虑让练习具有层次性。练习设计的“层次性”,应体现在练习的目的上,练习的目的既要考虑到知识技能方面,又能涵盖情感价值观层面;练习设计的“层次性”,应体现在练习的形式上,练习的题目必须具有必要性、典型性,练习后能达到做一题通十题,甚至百题的效果;练习设计的“层次性”,还应体现在作业的要求上,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孩子的学习水平有所高低,为了照顾他们,我们得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习题,以便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孩子的在完成练习时,都能有所收获,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总之,数学练习课,要提高练习的效率,使练习课达到高效,我们必须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定要在“趣”字上多做文章,优化练习的设计。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既要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又要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唯有深入方能高效”出之《教育研究与评价》2011.2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