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数学中的自主学习

2016-12-06  发布者:彭冲  浏览数( -)

 

摘要: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主动学习原则指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大力推行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学习材料,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取知识。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桌之间、组与组之间互相帮助,相互学习,相互检测和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中显示自我、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心理因素,为自我发展扫除心理障碍。

关键词:观察  思考 操作 表述

    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发挥、完善学生的主体性,使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得到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自我发展的主人”。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主动学习原则指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大力推行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学习材料,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取知识。

一、多观察

只要学生能观察的事物,尽量让学生去观察。观察是思维的窗户,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开端。教师应尽量多设计一些具体事例,指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分析、去发现,从而获取知识。例如,教“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让学生用空心圆锥体装满沙倒入空心圆柱体中,看几次能装满,结果大多数学生三次正好装满,于是他们就得出圆锥体体积正好等于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可是还有一部分同学不是正好装满,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不同结果,发现:如果空心圆锥和空心圆柱体等底等高,正好三次装满;如果不是等底等高就不是三次正好装满。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问题,又通过观察解决了问题。这样就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二、     多思考

学生思考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去思考。小学生是喜欢思考的。只要有问题,就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体实际,多设置悬念,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鼓励他们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时,引导学生回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结合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激发学生想一想,唤起学生的思维。

三、     多操作

学生可进行的操作,应放手让学生亲手做一做。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通过“比比量量、折折剪剪、拼拼摆摆”等练习,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了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教“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首先出示两道复习题: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运用启发谈话,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割”、“补”、“移”、“拼”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     多表述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外化。思维借助语言来表述,语言促进思维的发展。学生在一系列的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这其中有本质的东西,也有非本质的东西;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表述,才能显现思维的过程,达到深化的目的。例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启发学生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即: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通过上面的语言表述,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桌之间、组与组之间互相帮助,相互学习,相互检测和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中显示自我、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心理因素,为自我发展扫除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3、李涛《浅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

      4、高永芳.《让学生成为小组合作的主人》.《小学数学教师》2004年第9期.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