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2016-12-10  发布者:李兰华  浏览数( -)

新课程改革指出,“生活化”并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中引用现实中的素材这么简单,而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并且要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以此展开教学,启迪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备课要“生活化”

新课改下,强调生活化的备课方式,强调“小课本、大生活”。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资源,一些具有生命价值的生活资源应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时刻带着发现的眼光去寻找、挖掘生活中的事物,平时应多看报纸,多上网,多关注社会热点、舆论、流行文化、潮流,随时搜集生活中对教学有帮助的材料作为备课和教学的素材。将一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之中,以便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的能力。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能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具体来说,我们在搜集和选取生活素材时要做到: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能形成共鸣。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能够充分体现教学内容,为呈现新知识服务。4、突显教学重点。

二、课堂情境要“生活化”

一堂精彩的课总是从一开始就很吸引人,要想让学生的学习从有负担的、被动的,变为有意义的、积极的,就需要有激励学生去学习的内在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因此,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是很有必要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入手,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起来,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把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信息技术的学习。

三、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为信息能力。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