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数学教学提问的技巧

2016-12-12  发布者:薛绿春  浏览数( -)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恰当的提问不但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那么,怎样提问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就数学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一、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

  二、提问要突出重点。

    一堂课45分钟,不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重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对于课堂中的同类问题不平均用力,尽量做到前详后略,提高课堂效率。突出设问的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教学重点,不在枝节问题上周旋。

    2.抓住知识的难点设问,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针对学生认识模糊、易疏漏的地方,抓住关键词或以制造矛盾为突破口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认识转化为全面的、辩证的认知结构。
  三、提问要有层次。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一堂课往往就是由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