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学习感想

2016-12-12  发布者:程倩影  浏览数( -)

学习感想

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方面的问题,也有学校教育和教学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不应该责怪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而应该多从自己的方面去寻找原因,按照规律施教,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一)学习需要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各种不同的需要。”(3)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的多种多样的需要分为五大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根据这一理论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基本的学习需要或学习内驱力有认知的需要,自我提高的需要,附属的需要三种。

认知需要是一个人想要理解所学的知识,阐明与解决有关问题的需要,即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求知欲。这种需要往往是从好奇的倾向与探究,操作,领会以及应付环境等有关的心理因素中派生出来的。

在中学阶段,绝大多生都有较强的求知欲,但在倾向和稳定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求知欲长期偏离课业的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就会出现“滑坡”。这部分学生如果加以适当引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并产生喜悦的体验,求知欲就会成为课业学习的内部动力。

自我提高的需要,是个人通过自己的成就或学习、工作能力而应的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跟认知需要不同,它不是把需要指向活动任务本身,而是把在活动中取得的成就看作是赢得相应地位的手段。个人在群体中地位越高,自尊的需要就容易得到满足,因而自我提高的需要主要是从自尊的需要派生出来的。在班级中,能力水平、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常常会受到教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于是他们的自尊需要就会得到满足。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们会加倍努力学习,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在学习中,成功的体验固然能催人奋进,威胁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有促进作用。当前,一些教师频繁的进行考试、排名次,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容易使学生过分紧张、产生焦虑情绪。特别是一些在学业上屡遭失败的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失去信心,甚至会产生回避和退缩反应。因此也应预防惩罚带来的副作用。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