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浅谈如何与孩子相处

2016-12-13  发布者:潘彩林  浏览数( -)

幼儿相处最多的是家长和教师,在这相处过程中,因年龄小,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他们根据家长和教师的主动状态来调整、约束自己的行为。幼儿会“察言观色”,会通过观察家长和教师的神态、一言一行来判断家长和教师对自己的喜爱程度。所以家长、教师与幼儿相处的好坏直接反映在孩子的评价上。怎样赢得幼儿的好评,如何与幼儿亲密相处、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以身作则,建立威信
  幼儿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正在逐步形成,父母、教师同时对他们提出了各种要求,教他们“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等。在家中,父母是他们心中的权威,他们的言行都受到父母的关怀和指导,入园以后他们的行为又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指导,家长和教师在幼儿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尤其是教师。因此,家长与教师言行对孩子的态度及自身素质,都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对孩子提出要求的同时,应该对自身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如幼儿在园进餐时,要求幼儿保持安静,如果教师大声与人交谈,幼儿也会边吃边聊,影响进餐。如果家长有挑食、剩饭的习惯,往往孩子也会存在相同的不良习惯,慢慢地在孩子心中失去了应有的威信。反之,则会受到良好的效果。如幼儿进餐时,我首先做到拿东西轻拿轻放,与幼儿交流时尽量使用手势、表情来暗示、鼓励,与幼儿达到一种默契,注意创造一种安静的气氛,幼儿专心愉快地进餐。
  二、关爱幼儿,平等对待
  幼儿年龄小,他们的生活需要成人的照顾和爱护,他们的情感需要得到成人的关注,我们应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让他们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我们与幼儿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应尊重幼儿的人格,与幼儿平等相处,对幼儿提出要求时少用命令,多与孩子商量,让孩子感到被成人充分尊重,从而轻松愉快地和我们交往。作为教师还应无私、公正、无选择地爱每一个孩子,应一视同仁、耐心教育,这是教师取得成功的关键。如幼儿入园时,教师笑脸相迎,特别对胆子小、性格内向或有缺陷的幼儿,应倍加疼爱,以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地抚摸、点头、拥抱、亲吻等方式来迎接。在要求小朋友整理玩具时,我没有命令他们,而是以请求口吻:“你们愿意帮助我吗?”他们总是抢着“帮助”。
  三、感情交流,以诚相待
  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给孩子良好的、不可抗拒的影响,首先应创造感情交流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真诚。我总对小朋友说“我是你们的朋友,非常愿意和你们交朋友,有困难我愿意和你们分担,有欢乐来和我一起分享吧!”所以,我常和他们聊家常,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孩子们对我有说不完的话。其次,我们还应学会倾听,倾听时要专注,并直接、迅速地对幼儿的需要、愿望等发出的信息做出反应,努力使自己的反应适合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另外,还应提供给幼儿各种不同的交流机会,特别对个性较强、较内向的孩子应主动与其进行个别交流,互相倾诉心理话。作为家长,要常与孩子交心谈心,一起分担忧愁、喜悦,能增进感情,促进彼此间友好相处。
  四、批评适当,讲究艺术
  批评是家长、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能否准确把握孩子心理基础、讲究批评艺术,结果是大不相同的。孩子犯错时,我们要接受、理解他们的各种行为(如抢玩具、打人、撒谎等),要杜绝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如冷落、笑话他们、对他们吼叫,可用不满的眼神、脸部表情或摇头,用简短的语言“这样做不对”“你太不应该了”“真可惜”等来批评幼儿的不良行为。还可采取个别交流、集体谈话,让幼儿明白道理,知道错在哪、应怎样做,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如“假如别人打你,你会觉得怎么样?”切勿打骂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教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难以赢得孩子的真诚,要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把握分寸。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