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把课堂还给学生——白蒲中学学习心得

2016-12-14  发布者:刘华明  浏览数( -)

     2016年11月30日,满怀激动与期待,来到了传说中二本升学率超过90%的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
      在简单参观了校园后,我们观摩了历史教师王世祖老师的一节公开课。王老师这节课讲的是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我两个班接下来要讲的刚好也是这一课。
      王老师充满激情,声音抑扬顿挫,能够结合活动单,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印象最深的地方在于让学生分组讨论时,氛围比较热烈,让学生自己站起来回答时,最多有4位学生不约而同地站起来抢答。这与我们的课堂是截然不同的。
不得不承认,这是我听过的课堂氛围最好、讨论最热烈的历史课,没有之一。这次来白蒲中学学习,见识到了传说中的活动单,这种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自我表达能力,无疑都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和锻炼。他山之石,何以攻玉?这是接下来我要继续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另外,还听了一节顾秀琳老师的语文课,讲题为“一人一世界——如何将记叙文任务素材剪裁成文”。顾老师采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句名言导入,瞬间让人感觉到中国语言的魅力与博大精深。总体而言,这节课容量比较大,注重启发式教学,能充分给予学生展示与分享的平台,并以鼓励为主。而当有个学生展示略显彳亍时,顾老师能够及时救场,让人在这寒冬里感受到丝丝暖意。不过,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课件字体太小,不易看清;教师语调较平等等,但总归是瑕不掩瑜。
      其后,参观了下教室,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班级文化氛围。最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当属隔间里的一排排书柜了,俨然一个小图书馆。试想:当孩子们学习累了,来到这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岂不乐哉?
      听完课后,我们与白蒲中学历史组备课组长郭老师进行了一番交流。郭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白蒲中学历史组的一些情况,然后针对我们的提问,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我们问的问题面比较广,诸如活动单的设计、学习小组的建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平衡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如何带新老师等等。虽说只有不到一小时的交流时间,但我们无疑是受益匪浅的。
       利用备课组长们深入交流的空隙,我们还不急不慢地参观了白蒲中学的校园。但见一条河流纵贯校园,岸边杨柳依依,风华卓立。那一瞬间,突然觉得作为学生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只是那样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而德育碑廊中的一句句名言,无疑也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这次白蒲之行,作为我校“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这次学习虽说暂告一段落,但接下来如何将“白蒲模式”自觉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才刚刚开始。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