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以学为主,以生为本”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的意义

发布者:何红     发布时间:2016-12-10 浏览数( 0)

在当前的教育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如何使教育更有效地应对挑战,如何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围绕这一问题,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各种形式各项内容各个层面的改革与探索。时至今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并在实践上做出了与之相呼应的行动。生本教育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凸现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的教育理念。初步的实践与研究表明,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立场和教育的根本规律,具有前瞻性、彻底性、总括性、核心性和可操作性,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育的旧局面,带来了一种课堂教学上的新气象,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资源,新方法。作为中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差,喜欢自我表现等等。所以我们教师应抓住中学生的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更应体现出以生为本,生本教学的特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提高课堂质量。

一、 突出学生

突出学生,就是要求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就是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就是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一般来说,教育是以关心、关怀、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的,这就决定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过程,更多的是文化传承、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过程。从矛盾论的关点来分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按照这个观点,我在专业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每堂课讲课时间不超过25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作,上台发言、展示实作成果,交流体会,教师在花2-3分钟总结学习、实作内容,强调重难点和注意事项。

二、突出学习

突出学习就是以学习为主。传统的教学理念过于强调教师的,对学生的重视得不够,对学情研究得不够,学生往往是接收器的角色。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教师主导一切,按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学生只是配角。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学为主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启迪学生的思维,落实启发式教学,牢记新课改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构建高效、和谐课堂

古今中外,有不少成功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调动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通过完成课堂教与学后都有提高,即所谓教学相长

第一,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知识应该是学生借助老师、教材、媒体、教学环境等多种条件主动建构起来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应该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

第二,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应该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这两种地位和作用应该是和谐存在的,它们共同建构精彩的课堂。

这就是我们想看到的自主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能否主动学习,让学生始终处于课堂的中心地位。教师精心设计,针对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和合理分配,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自主发展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合作和探究能力,树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打造了和谐的课堂。简而言之,就是以学为主,以生为本——构建高效、和谐课堂

因此,我们可以说以学为主,以生为本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而在于探索出了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真正把课堂学习时间还给学生,从而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减轻了学生由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引起了学校生活的深刻变化。

总之,我们在如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构建高效、和谐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面对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的路还很长,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但是,困难再大,我坚信在教体局的睿智领导和教研室的悉心指导下,有学校干部和教师的不懈努力、辛勤付出,教育教学改革必将结出硕果。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思考和探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出发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充满智慧和特色。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