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目前语文教学中有哪些必须认真改变的偏向,课标在这些方面有什么指导意见?

发布者:武彩红     发布时间:2016-12-13 浏览数( 0)

通过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有显著的变化,大家都感到现在的基础教育的确问题很大,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必须改革。拿语文课来说,本来是“化育”人的课,是学生天然喜欢的课,可是由于“考试为本”,成了让人头痛的课。教师们也感到无奈。现在完全抛开中考和高考来谈课改是不现实的,课改和考试也并非就水火不容,我们要做的是不被考试牵着鼻子走,要有些平衡,让学生既考得好,又不至于被题海战术败坏胃口,不会把脑子“搞死”,兴趣搞没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只要有心,总会有些改进的办法,无论如何不能退回到应试教育的泥淖中去。这里我想结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几种偏向提出某些看法。主要有以下五种偏向:

    第一种偏向,不注重教学的“梯度”,违背语文学习的规律。

    首先是教材的问题。现在新编的小学和中学教材,都往新课程改革的方向靠,应当说各有特色,各有所长,这要肯定,但普遍不太讲究梯度。这和编写体例有关。过去的教材一般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课文、知识点和练习的安排,都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线索。而现有的多种新编语文教材体例都变了,就是采用“主题单元”的框架结构,以主题来牵动整个课程计划。

第二种偏向,是课堂教学“两多两少”,即教师讲得多,讨论对话多;默读少,涵泳少。

    现在很多教师备课很程式化,课堂上留给学生读的机会不多,还是讲得多,加上练习、做题和讨论又多,“读”就被挤压了。还有,就是讲课太琐碎,美文鉴赏变成冷冰冰的技术性分析,甚至沦为考试技巧应对。本来语文阅读是一种美好的享受,现在变成了苦差事。考试当然要面对,但总不能只顾考试把学生的兴趣扼杀了。再说,阅读课读得少,默读少,如何能提升语文能力?新课标强调语文能力的综合培育,理解、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主要靠在大量阅读中去逐步习得。这就是“涵泳”,浸润式习得,语文阅读教学最佳的境界。语文课要想办法让学生多读,尤其是诗词课,还有文言文的课,更要求阅读主体的融入,没有反复阅读,那情味就出不来,语感就出不来。集体朗诵也有必要,但不能取替个人的默读,如果缺少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觉,没有个性化的阅读,而教师讲得太多、太细、太零碎,就可能破坏“涵泳”的感觉。现在最需要改进的就是增加学生阅读时间,让学生在默读与细读中咀英嚼华、涵泳浸润。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学段,可以多一些集体朗读,到了中学,特别是高中,就要更注重默读、浏览与快读,让学生有机会静下来自己去读,进入作品世界,在感受、体验和想象中得到熏陶,提升审美能力。
    第三种偏向,不让学生读“闲书”。
新课改在阅读教学方面有明确的指示,就是让学生有选择,有自由度,扩大阅读空间。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阅读量非常重要,有一定的阅读量,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提高,光靠做题是不行的,题海战术只会败坏学生学习的胃口,让他们失去对语文的兴趣。这里要特别讲讲学生读“闲书”的问题。现在无论教师还是家长,一般都不太赞成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不让读“闲书”。这种偏向是不对的。“闲书”指的是学生选择的课外书,包括某些流行读物。读“闲书”也是一种阅读,可以引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更重要的,这是学生的“语文生活”的重要部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语文生活”有所了解,能藉此与学生对话,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便可能别开生面,并可以事半功倍,大大延伸出去。

    课改指导下的阅读教学,重在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如果能从培养一种完善的生活方式这一角度去理解,阅读教学的改革就可能获得新的高度和力度。
第四种偏向,“文笔”成了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
      语文课历来注重文学性,注重修辞、文采,文学类课文在语文课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文学作品在情感教育和学习表达方面有特殊的功能,语文课多选一些文学类课文,是必要的,特别是小学与初中。而到高中,则应当适当增加非文学类的课文的比重,包括理论性、应用性的文章。总的来说,无论教材编写还是教学实践,我们的语文课还是格外注重文学的,这容易给人印象,好像“文笔”好就是语文好,其实不见得,两者不能画等号。中小学生学习文学,是为了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为了学习语言表达,但不是为了学会创作,更不是为了培养文人。我看有些初中语文教材的思考练习题设计,太过偏重文学技巧的训练,而不在引导审美与表达方面下工夫,这是舍本逐末,偏离语文教育的宗旨了。我
    第五种偏向,“宿构作文”成风。
    现在很多中学的作文教学都是瞄准中考高考,主要是以范文分析为核心的文体“套路”的练习,但“套路”容易沦为“宿构”,结果“宿构作文”成风。模仿式的作文教学对于学会一般的文字表达,也不无好处。以“仿写”作为一种初级写作教学的办法,通过系统上课和反复练习,让学生熟悉和练习写作的基本技能,会有所收获。但“仿写”不是目的,满足于“仿写”,沦为应试的“套路”和技巧,就走向反面,肯定束缚个性,形成空话、大话、假话连篇的“八股”。前面讲的过分追求“文笔”,往往也和“套路”连成一气,结果带有“文艺腔”的“宿构作文”就遍地都是了。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