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截止日期 : 2016-12-15

作业要求 :观看了“以生为本”的小学美术《蝴蝶落我家》录像后,请谈一谈你是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贯穿“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的?请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信息资源、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面的精心设计和策划,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案例。

发布者 :薛帆

“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

提交者:学员戴蓉蓉    所属单位:涟水县军民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01    浏览数( 0 )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以生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每一个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中,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重建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课程改革实施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认识推进“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施“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减负提质”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有效途径,对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内涵突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目前,全县各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效益的差距。课堂教学效益不高,瓶颈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陈旧和落后教学模式的禁锢。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推进实施“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帮助教师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和优质高效的效益观,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系,科学、准确的把握课堂教学重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全面领会“以学定教”的丰富内涵

“以学定教”是指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的“以学为本”为依据,教学的一切成果呈现都必须指向学生的学,落脚到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它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含义:

1.以学定教。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为基础,以科学的学习规律为依据,以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纲要,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主线,以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把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动态融合。

2.先学后教。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有目标地进行预习和自主学习,初步掌握教材基础知识,暴露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采取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启发点拨,或规范学生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学生疑惑问题,或纠正学生错误理解。

3.多学少教。教师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关注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已经掌握或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的知识,要少教甚至不教;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问题必须教;学生对所学内容生疏,没有相关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的,要多教。

4.以学论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做、说、想、学、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交流、合作、思考、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行为表现,并以此评价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成败,教研、管理部门以此评价、指导、督促教师的课堂教学。

5.研学促教。教师在充分把握教学大纲、解读教材的基础上下移教学重心,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下移到研究学法上,通过研究学法,确立并不断改进教法,使教法为学法服务,让课堂学习与课堂指导高度融合。

四、“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1.通过“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区域和学校“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高效的管理模式。

2.通过“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改革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构建“以学定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3.通过“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改革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构建各学校、各学科和各年段贴近学生发展实际、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4.通过“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的策略和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位学生得到真正全面的发展。

5.通过“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研训模式,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融洽师生关系。

五、“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策略与措施

(一)确立“四观”,理念引领行动

1.确立“以学定教”的质量观。通过“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彻底摒弃传统、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坚持开齐、开足、开好课程,抓好“减负”工作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抓好“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研究。要深入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在面向全体的原则下,重点研究学习困难的学生,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全面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2.确立“以学定教”的教学观。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每节课都要制订切合学生发展实际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知识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充足的认知收获和感悟。“以学定教”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和执行过程,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课程知识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充分调动“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既要重视有深度、有个性的合作交流,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思维品质,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做到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偏心,满腔热忱的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全心全意的教好学生。

3.确立“以学定教”的学习观。要彻底转变传统、被动、依赖性的学习方式,彰显主动、能动、独立性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良好学习惯;要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与表达,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生成知识的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确立“以学定教”的评价观。要打破过去那种只关注教师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积极探索建立“以学定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机制。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点必须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让“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评价应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它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既关注“学生的学”,也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即关注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如何组织促进学生讨论,如何帮助学生发展等等,通过评价教师的课堂行为表现突出学生“学”的价值。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体制

各学校要建立完善校长领导下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管理工作机制,实行教学工作责任制,即“一把手”全面负责制、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制、年级(段)组长包级(段)制、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包科制、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班级集体负责制。要切实抓好教学效果反馈机制建设,任课教师把好课堂质量关,努力做到“堂堂达标”;教研组(备课组)把好日常测评诊断关,努力做到“阶段达标”。要不断强化教学常规反馈调控机制,年级、班级统筹协调,做好学科、学情调研分析,加强优生培养研究,中等生提升研究,学困生转化研究,落实调控措施,提高教学执行力,向落实要效益和质量。

(三)优化教学常规,落实过程环节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能否取得实效,教学常规的落实并优化是极其重要的保证。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优化备课环节。

①落实学情调查。在准确理解把握课程、教材基础上,教师要彻底扭转过去“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做法,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作为备课的核心内容,即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力、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和学习价值,使学生优化学习过程,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取求知能力。为此,教师要深入学生,认真做好学情调查与分析,带着问题备课,落实备课的针对性,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落实学情调查应贯穿于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

②创新教案设计。本着“教学并重”、以“学”为主、“教”为“学”服务的原则,教师要大力改革过去的教案,变教案为学案或教学案、导学案。通过学案或教学案、导学案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和教学方式方法,实现导、学、练、测、评、思(反思)、纠(纠错)等功能,使教师的指导前置,学生的学习前置,学习的问题前置,问题的解决方案前置,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学案或教学案、导学案的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大部分,并合理设计“学情分析”“教学补记”和“课后追记”等内容。

③坚持集体备课。要充分整合资源,抓好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的三级备课制,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通过集体备课,相互研究、交流,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类问题,不断摸索“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资源共享。

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开辟了新的学习途径,而且具有与教材有限内容不可比拟的丰富性、趣味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备课时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材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制作课件、呈现网络资源等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内容和空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

2.优化上课环节。

①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以学定教”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宗旨,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上必须予以保证。根据先试先行地区的成功经验,教师活动时间(主要指讲解时间)占整个课堂教学时间原则上应控制在10—15分钟,学生活动时间原则上应达到30分钟左右。具体时间分配可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课型以及其他实情进行调整。

②恰当布局课堂教学过程结构。“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原则上应由三大板块组成,即预习与自习、讨论与互动、讲解与训练。在三大板块中贯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活动,通过导、学、练、测、评、思、纠等方式实现高效教学效益。

③建立多维课堂学习模式。“以学定教”的最终落脚点是“学”,就学习方式而言,新课程理念也特别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在课堂教学中,要大力探索独学(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对学(小组内同层次的两名或三名学生间的合作性学习)、帮学(对子帮扶学习,即通过学习好的同学指导帮助学习较差的同学)等方式,利用个别化指导和小组学习形式,随时调整指导学生学习策略,切实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进程和学习需要。

3.优化作业环节

建立作业布置调控机制,做到提高教学效益与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机统一。力求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即布置学生发展思维的作业,布置发现规律和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究的作业;不布置简单重复性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布置占用学生时间超过合理限度的作业。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探索多样化作业形式,如“必达作业”与“自选作业”相结合,书面形式作业与预习复习、回头练习、操作演示、成果展示实践性、探究性作业相结合。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要帮助学生建立错题本,有针对性地予以矫正。

4.优化辅导环节

要认真研究课堂改革背景下的辅导形式、内容和方法,高度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强化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重点突出对学困生的辅导。学困生辅导要采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包的方式,做到定名单,定辅导内容,定工作月报制。坚持针对性补偿练习巩固落实制度,建立学生跟踪培养档案,提高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优化反馈环节

要切实建立学生学习反馈过关制度,努力让学生每节课、每天、每周、每月学习内容过手,不断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对课堂跟踪、单元过关等反馈办法,各学校要在反馈内容质量、反馈方式上严格把关,把重点落在掌握学情、把握教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四个环节上,充分发挥诊断反馈矫正作用,及时反思调整教学行为。

(四)推进校本研修,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推进“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跟进富于成效的校本研修,通过校本研修,进一步革新教师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重视教师的不断学习。一是学习新课程理论。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要求,不断更新观念,建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二是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三是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2.抓好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要不断完善教研组(备课组)工作常规,强化对教研(备课)组工作检查和考核力度,倡导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整体进行学科教学评价奖励。

3.扎实开展教学研修活动。围绕“以学定教”主题,大力进行备课、上课、评课活动,深化“同课异构”、“一课多评”等课堂教学研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听评课实效。

4.抓实行动研究。注重研究“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深化对“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改进即成果”的理解,进行问题的深入研究,在行动研究中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建立研修联盟。通过同类学校定向联盟,同片区学校定向联盟,名校集团学校联盟,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联盟等形式,充分挖掘、整合教师教育资源,研讨解决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扎实有效开展活动,达到共学、共研、共享、共进的目的。

6.构建网络研修。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网络平台,引导教师开通教育博客,建立教育QQ群,加强学科教学与网络教研的整合,探讨网上备课、评课、研讨学案等方式方法,逐步建设、丰富我县区域性教育教学资源库,做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

(五)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奠定课堂改革坚实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式。一是要采取调查法、个案研修法、行动研究法、个别指导法、集中训练法等方式,深入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要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散发学习资料等各种渠道向家长、学生宣传讲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舆论氛围。二是要广泛推广我县十一?五科研课题“学生学法指导”成果,建立健全学生学习常规,抓好学生预习、课堂学习、书面作业等学生学习常规的管理和指导。三是要建立学生学习管理档案,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总结、消化、反思自己的学习失误并及时改进。四是要积极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从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寻求问题答案,切实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质疑解疑能力。五是要切实关注后进生学习,尊重了解并爱护他们,采用结对帮扶、参加各类兴趣活动、密切与家长社区联系等方式,消除后进生厌学、畏学的心理障碍,矫正后进生不良学习习惯,提高后进生学习能力,真正实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六)以活动为载体,推进课堂改革不断深入

我县将适时召开“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研讨会,总结经验,推出典型;举行以“以学定教”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育论坛暨培训会,全力提高校长教学领导力、教研员教学指导力和教师教学执行力;举行“以学定教”课堂教学限时教学案(或导学案、学案)设计比赛、教学课例评析比赛、说课比赛和同题赛课等活动;开展以“以学定教”课堂教学为主题的优秀论文、教学反思和随笔评比等活动。通过以上系列活动的开展,推动“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六、“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县教育局成立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名单见附件)。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做好“走出请进”工作,学习先进地区经验,聘请专家讲学,提供理论引领,搞好教学诊断。中小学教研室、德艺体室、教仪站、教师进修学校要加强学校 “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指导力度,把握研究动态,发现典型,及时推广,认真做好基层学校支持服务工作。教育科、督导室要加强对学校教学管理和常规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各中小学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堂改革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二)机制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以学定教”课堂改革监督反馈机制。各中小学要根据学校实情,对教师教学工作、学生学业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跟踪监测,监测手段包括课堂观察、作业抽查、学生课后访谈、问卷调查、学业检测等方式。二是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质量诊断性、过程性与终结性教学效果检测、评价、分析制度,重视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从中发现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补救对策。三是制订“以学定教”课堂教学评价考核办法,把“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效果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量标,突出过程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并作为绩效工资分配和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

(三)经费保障

各中小学要根据学校实际,安排公业务费,鼓励支持教师学习、进修和课改实践,要制订学校“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奖惩措施,对改革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县教育局将适时召开全县性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议或教学成果交流会议,对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以保障“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促进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的台阶。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