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成效截止日期 : 2016-12-14

作业要求 :请各学员就数学课堂中,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法的利弊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及课堂中如何操作才能发挥其最大优势。

发布者 :尤亚芹

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成效

提交者:学员朱军    所属单位:涟水县实验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03    浏览数( 2 )

                                                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成效                                                

摘要:小组讨论学习教学法具有形式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控制的特点,很多中学教师因对小组讨论学习的意义把握不准确、理解不深刻,对小组讨论学习教学法的实施技巧运用不恰当、不到位而未能完全发挥小组讨论教学法的作用功效.针对这一情况阐述和分析小组讨论教学法的作用.                                                                              

关键词:小组讨论;中学数学教学;应用                                                                                    

·    1小组讨论教学的定义  通常认为,小组讨论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但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实质是一种混合教学方法[1],属于讲授式、合作式、基于问题式教学的结合体.即以教师讲授和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自讲,以讨论为主的一种教法,并根据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能更好地完成传统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素质。                            

2 理论依据和应用意义  新课改提出: 要“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说明新课改着重改变我国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法,这样一来,探究式学习法必然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而要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法的优势,必须要大力开展合作形式的教学方法,于是囊括讲授式、合作式、基于问题式教学法的小组讨论教学法在中学得到了教师们的青睐.  我认为小组讨论教学至少建立在以下两个理论基础之上: 1 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我国的教育教学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方法是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小组讨论教学正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  同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体现在: 首先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肯定多于全班交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这样,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成为整个群体所共享.  基于以上理论,小组讨论教学改变的班级内学习的竞争关系,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相互竞争的关系,同时将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同时,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会. 可以避免“少数学生争台面, 多数学生作陪客”的现象, 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并且淡化了教师的权威和促进了教师主导性角色的转变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