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信息技术课堂“结构化”教学方式探讨截止日期 : 2016-12-13

作业要求 :请各位学员谈一谈教学结构化组织如何有效实施?

发布者 :王金霞

信息技术课堂“结构化”教学方式探讨

提交者:学员王阳    所属单位:涟水县郑梁梅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01    浏览数( 2 )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进入小学课堂并逐步成为一门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很强,内容更新速度快,对创新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来看,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明确,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教师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学生学习不能自主;教师只注重信息技术知识的讲解,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导致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不够;学生对深奥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不易接受。”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以上问题,应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呢?就我个人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五个结合”:

一、任务驱动与问题激励相结合

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避免“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明确,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的现象,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既要运用接受性学习,也要加强理解性学习,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

例如,在教学“Word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的使用时,我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贺卡这一具体的任务,我通过讲解如何制作这张贺卡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首先,我在电视上播放一张做好的贺卡给全班同学。同学们看到这张精美的贺卡,头脑里会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时候,我再分析这张贺卡的结构,哪部分是图文框、哪部分是文本框或自选图形,哪些地方各部分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哪些地方各部分之间不能相互替代等。通过我的分析,学生对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等概念就有了直观的认识。接下来我再讲解如何插入、修饰美化各部分等具体的操作方法。这样教学,学生学得快、记得牢,而且由于我在备课时已做过一遍,对学生可能出错或易混淆的地方心中有了数,教学时,重点难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贺卡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结合

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避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两张皮”的现象,使信息技术渗透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要把教学改革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要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开放学习与统一规量相结合

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避免“教师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学生学习不能自主”的现象,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创造、自愿参与、自我评价,也要重视教师的具体指导。

四、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避免“只注重信息技术知识的讲解,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导致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不够”的现象,既要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也要重视具体操作、工具运用技能的学习;既要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也要重视能力体系的形成;既要重视书本知识,间接经验的掌握,也要重视实践创造与直接经验的积累。

五、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

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避免“学生对深奥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不易接受”的现象,既要充分发挥实物直观、模象直观与语言直观的综合作用,要加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直观形象性,可以化解教学难点,减少教学坡度,提高记忆效果,但应注意避免使教学表层化、肤浅化。适当加大学习难度,特别是抽象思维的难度,对于高年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说也很重要。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