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浅谈中专生偏差行为的成因及对策截止日期 : 2016-12-15

作业要求 :一、中专生偏差行为的表现

所谓偏差行为,是指偏离或违反社会行为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或个人有负面影响的非常态表现。简单地说就是个人的行为显著地偏离常态,并且妨害其生活适应。中专生的偏差行为一般有这几个方面的表现:1、违纪行为,即违反特定场合的特定管理规范的行为。如学生迟到、早退、违反课堂秩序、旷课、逃学、与教师冲突等。2、不适当行为,即常常与人们普遍认为“应该如此"的原则或理念不一致的行为 ,如染发、烫发、离家出走、赌博、自杀、自虐等。3、不良行为,指酗酒、吸烟、讲粗话、乱抛乱丢、沉迷电子游戏或看网络色情影视等。4、反社会行为,指直接危害社会或他人的行为,如打架、偷窃、敲诈勒索、破坏公物等。其中旷课、逃学、讲粗话、乱抛乱丢、打架斗殴等偏差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职校现象。

近些年来,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案例越来越多见诸报端,且该类犯罪的发案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好好的青年人不会突然去犯罪,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必然有一些偏差而未得到及时的矫正。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遭到过同学的疏远、排斥,也遭到过老师的批评甚至辱骂,这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了阴影,日积月累,使得他们的心理成长偏离了正确的方向,相应地,行为也出现了偏差,造成既伤害自己又危害他人、集体乃至社会的严重后果。所以偏差行为应该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中专生偏差行为的原因分析

中专生出现偏差行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学生自身原因分析。有偏差行为的中专生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这是缘于中学生的自治需求,一方面渴望独立,另一方面又产生依赖。心理学上把这个时期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的心理是极其矛盾、复杂的,也容易受外界的变化而影响。一些学生对于越是学校明令禁止的事情越是感兴趣,越要去做。如,翻墙头上网吧包夜、上课玩手机、看不适宜书籍等。中专生的“半成人感”很强,他们一面以成年人自居,一面又不能胜任成年人的角色,造成他们的行为与思想不能统一。实际上他们生理上成熟了,但是心理上并不成熟,这之间的矛盾使得他们无所适从,面对不良诱惑他们不能很好地分清是非,控制住自己,极易被诱惑俘虏。另外学习和交往所带来的挫折也会引起偏差行为,有一些学生学习动机较强,也知努力,但不知何故,成绩总是上不去,为此心烦意乱,产生不良情绪,丧失自信,自暴自弃,表现为抑郁、消沉;那些不受老师喜爱,经常遭老师的批评,受同学排斥、讽刺,以及与异性交往不当的学生容易引发嫉妒、猜疑、逆反、敌意等心理。这些常见的心理失调,如果长期得不到调适,就易引发心理问题,轻的可能造成心理障碍、重的可能形成精神疾病,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许多学校近几年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其次,中专生偏差行为出现的更多的客观原因则是外部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

许多职校生来自于农村,条件相对落后,家长文化水平相对低,不当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引发了学生的偏差行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多数情况下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是通过对他人示范行为的观察、模仿进行的。因此父母的不良言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偏差行为习得的反面活教材。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一旦达不到要求便打骂责罚,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同学间有矛盾时,他们便效仿家长,用拳头来解决。还有一部分学生因父母离异,使得他们固执多疑、孤僻冷傲,情绪不稳等。目前在广大的农村,隔代抚养也已成了普便现象,此类家庭的孩子多表现出情感淡漠,缺少同情心,心理上孤独苦闷,行为上散漫、打架滋事,扰乱课堂纪律,这往往是由于被长辈溺爱、少管教,缺乏与父母间的沟通,缺少情感上的支持造成的行为偏差。家庭的贫困,夫妻间经常吵闹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上造成阴影,有的家长遇到不顺就拿孩子出气,这在孩子心里会造成强烈的不满,使之产生无助感、退缩恐惧、憎恨异性的心态,若这种心态长期积累,就会形成他们也以经常欺负同学来平衡被责打的怒气的偏差行为。而自己也容易成为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

2.学校因素

不良的学校教育,如老师家长看重的都是成绩,成绩好就什么都好。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理想、爱心、品行和法制的教育,使得学生对社会消极现象缺乏正确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抵抗能力。情绪有困扰的学生往往会有学习上的困难,例如无法集中注意,做事犹豫不决,或根本无心学习,学习动机低落,故会造成在读写或沟通上的困难。由于有偏差行为的学生经常受到批评,还会因此而产生一些反社会行为,如言语肮脏粗野、偷懒、偷窃、说谎、欺骗等。另外在校学生受同伴群体的影响也很大,有时在父母老师处得不到的关注、认同能在同伴群体中得到补偿,同伴群体就成了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有时在群体压力下无条件做出趋同群体的行为,从而造成价值标准的偏离和不良行为的恶性循环。

3.社会文化因素

大众传媒对学生的影响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研究中的焦点问题。随着现代媒介的发展以及因特网的普及、便利,在各种传媒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包括暴力、恐怖色情等,对于学生的各种偏差行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赌博行为也会无意间影响孩子的心理活动。一些娱乐场所如台球室、游戏机室、网吧、KTV歌厅等娱乐场所引诱学生入内玩耍,致使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沉溺于其中,不思学习,逃学旷课便成了常事。

三、矫正中专生行为偏差的策略

1.从学校教育着手,预防和矫正中专生偏差行为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开展如“珍爱生命,远离烟酒”之类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自己的想法、看法毫无顾忌的表达出来,教师耐心听,不加以批判,而给予引导、鼓励,有了用心的体会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教师一味采用命令、强制的方式要求学生,只会适得其反。

具有偏差行为的学生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其内心都有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这时从教育者来说,应晓之有理、动之有情,比如关心其学习生活、情绪感受,以此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情感沟通并设法影响其认知,即用减少情感冲突的办法恢复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平衡,使学生不良情绪得到缓和,进行师生沟通。心理学家埃利斯发现,有经验的教师常与有偏差行为的学生进行交谈,通过交谈让学生对自己增强信心。如教师经常告诉他们“我知道你是最能够做好的”,“现在你有一些困难,但我们一定可以将不好的毛病改掉的”等。教师应学会以“沟通者”的姿态进行工作,既当教师,也做朋友,谈论学生关心的话题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沟通情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使学生信任你进而接受你的教育。

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培养中专生的自信心,使其在团体活动中寻找到自我,形成集体荣誉感,归属感,从而矫正偏差行为。

2.从家庭教育着手,打造一个适合职校生发展的良好家庭氛围

    首先要加强沟通,父母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和心理需求。多给孩子时间,尽可能多地与孩子相处,让孩子体会到更多亲情的温暖。即使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也要给孩子一份轻松的心态,不要让孩子背负起沉重的责任。多以鼓励、理解、尊重的方式与子女谈心,不要让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爱子之心,在满足孩子物质需要的同时,更要注意和重视孩子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即使惩罚也要富于情感性,要伴随合理的解释,让他在明白禁止做什么的同时,也能明确鼓励做什么。通过这些,将爱永驻家庭,让孩子能找到家的感觉。
   其次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多学习一些教育方面的知识,改进家庭的教育方式,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有位教育学者曾说,在中国各行各业都需要持证上岗,教师有教师证,医生有医师证,唯独家长这个职业不要持证,谁愿意都可以做家长。虽然调侃了一些,但是确实透露了一个事实:有些家长并不合格。所以家长要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品格,增强自身对国家、对事业的责任感,遵守社会公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按照正确的导向和社会的需求去教育、培养孩子。

3.从社会影响角度,积极营造有利中专生发展的大氛围

社会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专生的发展,有些学生受社会上流传的“职中职中,不念也中”影响很大,出现偏差行为,破罐子破摔的大有人在,在我的咨询中就有过这样的案例。社会应该在中专生身上增加期望值,他们活跃在全社会相当多的岗位上,具有很大的潜能,在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与待遇上能够显示出相当优势。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仅凭智力因素决定的,非智力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未来应该是“职中职中,不念不中”,因为技能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中专生出现偏差行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现这种偏差行为后,我们不是去寻找原因,商量对策解决问题,而是用道德、纪律简单衡量,进而粗暴的批评教育。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为中专生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发布者 :颜廷财

浅谈中专生偏差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提交者:学员陈秋霞    所属单位: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    提交时间: 2016-12-08    浏览数( 0 ) 【推荐】


中职生偏差行为成因及德育对策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大量合格的技能型的人才,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社会普遍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错位人才价值观,使得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到中职学校去学一技之长。中职学校许多学生是初中阶段后进的学生,总体的生源不佳。学生中的多数在学习、思想上处于后进。进入中职学校后,这些学生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下,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中职生特有的心理状况影响,极易出现偏差行为。学生的偏差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对个人的成长,学校的管理乃至社会都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中职生偏差行为的成因与对策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高度重视的。
  国内外对偏差行为存在许多不同的界定。每个社会因社会情况、时空、对象、风土民情和价值观的不同对偏差行为的界定标准有所不同。在本研究中笔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鉴于对中职生偏差行为的研究,将中职生的偏差行为定义为:中职生违背各种教育机构和学校纪律及社会行为规范的一些不良行为与现象。
  本研究在对10所中等职业学校实证调研的基础上,考察和描述了中职学校学生偏差行为的客观状况,运用相关理论剖析了偏差行为的产生原因,进而提出了德育对策。全文主体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主要是对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相关概念的界定,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并对研究方法作了简要说明;第二部分,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中职生偏差行为的基本状况作了客观描述,研究显示,中职生偏差行为比较普遍;第三部分,从家庭、学校、社会不良文化、同龄群体等外部因素和学生个人的内因分析引起中职生偏差行为的原因;第四部分,从德育的角度,对中职生偏差行为的矫正策略进行了探讨。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