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成果总结截止日期 : 2016-12-13

作业要求 :

请参训教师结合本校校本课程和本次培训课程所学内容,提交一篇个人校本研修成果。

要求:

1.撰写内容条理清晰,知识准确;

2.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3.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朱玲丽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成果总结

提交者:学员赵海燕    所属单位:涟水县涟城红花树幼儿园    提交时间: 2016-12-09    浏览数( 0 )

 

涟水县红花树幼儿园教案

课题:《猴子捞月亮》

备课人:赵海燕     日期:20161013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三、活动过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四、总结评价:

  五、活动延伸: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