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简笔与繁笔截止日期 : 2016-12-10

作业要求 :简笔与繁笔

发布者 :薛和平

简笔与繁笔

提交者:学员秦磊    所属单位:涟水县第一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09    浏览数( 0 )

简笔与繁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学会阅读议论文的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内的议论文进一步复习议论文阅读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议论文的思辨性和现实针对性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辩证思想、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难点: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读书指导法

课型:自读课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莎士比亚曾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我们说话写文章的目的是要别人听懂,看懂,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简笔与繁笔》来提高下认识

二、明确文体,分析标题:

1.文体简介:

提示: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又叫文艺短评,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即以随笔的形式对文学现象.文学作品及作家进行的分析评价.其特点是论题集中,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写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化

2.本文标题属于什么短语类型?

提示:联合短语(并列短语)

3.用联合短语作题目的文章如何安排文章思路呢?

提示:A、因它涉及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文章应首先阐释其含义B、接下来应该阐释二者的辨证关系,这也应该是文章的主体内容

本文的开头就是先从人们对简笔与繁笔的模糊认识入手,阐释二者的内涵,同时展开概括性论述,提出二者的辨证关系

三、朗读课文第一段,分析问题:

1. 对于写作,以前的文章家的观点是什么?

提示: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      

2.作者对写作的看法是什么?

提示: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小结:本段通过分析提出全文论点,说明简笔与繁笔各有所长

二、阅读分析27

讨论交流:本文如何围绕论点进行论证的?

1.本文24段文字都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各证明了什么观点?

提示:都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第2段证明简笔能尽其妙;第3段证明繁笔可尽其妙;第4段证明有意采用繁笔不等于通常的罗嗦(使读者得到辩证的全面认识)

2.阅读分析5段,作者所认为的文章繁简的标准是什么?

提示:句有可削,字不得减

(顾炎武的话讲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翻译他的话提示:文章难道有繁兼之分吗?前人的言论,可说是像风行水上,自然形成波纹,如果不是出自自然,却有意对待繁简,那么这就错了这些话说明写文章要顺于自然,不能故意雕琢,该简就简,该繁就繁)

3.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大意吗?

提示:要做到繁简得当的途径,关键要来自生活,洗练语言阅读分析67

4.当今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提示:创作中有一种长的倾向简而淡,繁而冗批评该简的不简练,故意长篇大论的现象

5.造成长篇大论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缺乏对生活的提炼,没有艺术概括能力;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欠洗练

6.解决当今创作中的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提示:来自生活,洗练语言

7.对于创作作者的主张是什么?

提示:提倡简练为文

8.第7段作者的主张是怎样得出的?这和前文是否矛盾?

提示:依据第6段中写到的现实实际情况得出的;和前文并不矛盾,前文是正确看待繁简问题,但并非为做辩护,实际是强调内容的充实,内容充实的,实际上也是简练,作者这里实际上是反对有意于的现象

小结:本文67两段联系实际,针对当前创作中有一种长的倾向,提出简练为文的正确主张,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三、由前面的分析,说说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

提示:第一部分(15段),阐述简笔与繁笔的辨证关系其中分3层,一层(1段),引出观点,说明简笔和繁笔二者各有所长二层(24段),对论点进行阐释并举例论证三层(5段),引用论证,指示要做到繁简适当,关键之一是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第二部分(67段),结合现实,说明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的原因作者的思路是:首先正本清源,再据此对现状有所针砭,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主张

补充:本文论证方法:

1  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提示:本文运用例证、引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论据典型而富于艺术性,生动形象有客观辩证地阐述了简笔与繁笔的艺术效果

2  本文的例证很有特色,请举例说明

提示:同一部作品的内容作论据;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例证本身也做到繁简得当

3  用以例证的论据应讲究典型、精当并且服务中心本文是如何体现?

提示:例证简笔富含神韵时,选择的论据大多是一词传神如:破落、坠、紧例证繁笔的妙处时,选择的论据往往穷形尽相、细致入微

四、讨论交流:本文第一段是如何领起全文的?(第一段与后文的关系)

导入:有刚才对文章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的第一段非常重要,它不仅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还起到领其全文的作用,接下来大家仔细阅读文章第一段,并说说本文第一段是如何领起全文的?

提示:文学大师们的创作照应24段的例证3句照应2段谈言简意赅”4句前半句照应3段的描摹物态;后半句照应4段的细致入微

补充:第一段的结构:12句为一层,列出一般人的观点,并肯定其正确的一面;39句为第二层,批驳其错误的一面;10句为第三层,总结提出论点: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采用了分总式结构

五、讨论交流:综观全文,本文如何体现议论文的思辩性(辨证性)的?(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导入:由刚才对第一段和全文的分析可知,本文应该是一篇充满思辨性的文章,结合第一段,综观全文,本文如何体现议论文的思辩性(辨证性)的?(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提示:1.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 
这句一方面肯定了文章繁简,与文字多寡有关,但又不能单以文字多寡论下面一句说言简并非言简一律都好,关键要看意赅还是意少这又是辩证地来看待问题言 语不多,却充满了辩证法 
2.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罗嗦 
这句揭示了生活中事物的辩证法通过严密的推理,区分了字面上的简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罗嗦的严格界限,体现了作者在逻辑推理上的严密性与科学性,有很强的说服力 

提示:本文语言富于思辩性(辩证)——作者在第一段将简笔与繁笔一分为二来看,直陈利弊在下文展开思路的过程中,又将这种辨证的思维贯穿始终,这种辩证的看问题的方法,给读者以深刻影响避免了思想认识的片面性、绝对化这种辩证分析事物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的第一段非常重要,不仅为全文展开制定了框架,还为全文打下了辨证的思想基础我们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也应该重视文章的第一段

六、课堂练习,根据本文所学知识,从繁简运用角度鉴赏以下两段文字: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孙犁《荷花淀》

提示:震动一词足以透视人物内心复杂而激烈的情感活动手指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折射——一时间,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几年的夫妻恩爱;可能的不测风云;可恨的鬼子;可爱的家乡……激烈的情绪冲撞,使她几乎难以自持一个震动可以说意韵全出

2.《荷塘月色》中绘荷塘的一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提示:这里用博喻的方法,深入一步的写出了月下荷塘的美作者之所以如此用墨如泼,是因为不如此不足以抒发他对月下荷塘之美的喜爱以及喜悦的心情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在阅读一篇议论文时,学会从标题入手,把握文章第一段,提炼中心论点,进而理清思路,这过程中还应找出关键句、关键词,提炼、筛选有用信息,为深入理解文本作准备

同时也应该学习文中巧妙立意、活用论证方法和辨证看待问题,并且应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七、布置作业:

请从简笔与繁笔的运用角度对下面语段的艺术效果进行鉴赏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命傧者曰:客见则称天子请见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行人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敝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然后吴王曰:夫差请见见之以诸侯之礼

翻译:
晏子出使吴国时,吴王对手下说:寡人听说晏婴善于言辞,熟悉礼制,等晏婴晋见寡人时,命接待人员以天子尊称寡人第二天宴子进宫见吴王,命人通报,通报人说:天子有令,命晏婴晋见晏子长叹三声,说:我受齐王之命出使吴国,不知怎么搞的怎会来到周天子的宫廷,请问到底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吴王呢?吴王立刻说:夫差有请于是以合于诸侯身份的礼仪接待晏子

附: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起点):繁简要一分为二

分析问题:简练的标准(句有可削,字不得减)和途径(来自生活,洗练语言)  

解决问题(终点):提出主张——提倡简练

老师评语

附件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