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高效课堂的认识截止日期 : 2016-12-14

作业要求 :1.写一篇学习心得。2.谈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高效课堂的一点看法。各位老师从三个方面中选一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发布者 :胡从飞

高效课堂的认识

提交者:学员王伟东    所属单位: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09    浏览数( 2 )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变的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性,保证对学习内容有效感知。”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心理学家布鲁纳语),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步骤/方法

  1. 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发展还不完善,具有很大的向师性。教师的情感的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间接的学习兴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因此,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1、教师本身要对数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兴趣有一定的感染力,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只要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那么教师的正确引导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感染学生兴趣
      作为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语言,精心设计的板书,博学的知识,更要有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的“阳刚”之美, 数学公式、几何图形的对称、和谐的形象之美,直线给人的豪放爽直之美,勾股数给人的奇妙数据之美,几何证明的简洁明快,数学题的一题多解,无处不体现数学的美。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数学美的特点,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和发现数学美,体验数学美,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无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
    3、教师能利用多种手段教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学生的思维从直观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阶段,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想象,很难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更别说理解与掌握数学规律。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是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掌握数学规律的有效途径。
  2.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从“疑”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学生的天性。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与习惯并非是轻而易举就能形成的。是教师按“引疑-质疑-解疑”精心设计问题的程序,逐步地引导。
    1、以导引趣
      导入新课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头,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进学习的氛围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每节课的“开场白”(导入新课)说得好,对整堂课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2、以疑引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智慧的窗口,善于提问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疑则诱发探索,探索则发现真理。
      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设置疑问,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以动引趣
      数学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但它也存在至高的美。只要我们精心设置,用心安排,我们可通过不同的教具、多媒体以及不同的教学场地使教学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乐园。
  3. 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的教学也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1、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
      学生每天生活在现实中,我们可以让他从身边找出数学问题。家里一年的水电费,温度与负数,一个月的开支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数学,我们一定要注意引导。这样一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感,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2、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学是为了用,一旦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难题,他那种优越感,自豪感会激励他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特别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价值,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自然会增加。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