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截止日期 : 2016-12-14

作业要求 :

请依据本次培训所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校本研修经验,提交一份校本研修成果。

要求:

1.必须原创,不得抄袭。

2.必须在12月14日前完成。

 

发布者 :鲁国富

校本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张颖    所属单位:涟水县金城外国语学校高中部    提交时间: 2016-12-10    浏览数( 1 ) 【推荐】

 

 教学是科学,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且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作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见,活跃、民主、开放的教学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下面是这十几年来我在这方面学到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教学法的原因。

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非常系统地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教育的课程。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课本知识说得头头是道,材料题也分析得非常正确。要说到书本中的道理,他们都知道,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却并没有按照课堂上所讲述的来做。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由于在全民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全社会对学生分数的过于注重和追求,乃至我们教师自己单纯追求分数,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和体会,因此对思想品德课程的不重视,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考试或者压缩了思想品德课程的考试分数。

二、情景教学的基本要求。

1在利用情境解决问题时要注重学生思维变通性的训练。近年来,内容灵活、取材广泛、知识跨度大。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品质就是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其中变通性是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思维品质之一,它是指思维能变化多端、不拘常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品质。当我们创设一种情境时,教师要能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概念和原理,并把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只有当学生明确了一个概念或原理后,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这一概念或原理,才可以说他们是真正掌握了。

2用于创设情境的教学材料要精,不能滥。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克服那种认为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创设情境的误区,事实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有合适的教学内容。其次,要注意经常变换创设情境的方式,否则,学生会认为这太“滥”了,“没味道” ,而情境激趣的功能则荡然无存。再次,运用的情境材料不能是学生已经了解得差不多的热点,而应当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

三,情境教学创设要求的应用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兴趣,对知识的感悟,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赖于情感的支撑。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怎样学知识,怎样做人。因此如何利用短短的四十分钟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使每一个教师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在教学导入中运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我们知道,课堂导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形式有问题导入、故事导入、实物导入、诗词导入、音乐导入、图画导入、题目导入和复习导入等等。每一位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都会根据个人的喜好和教材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二)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运用。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优化手段,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面的广度和参与的机会出现的频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参与状态良好的学生总能积极踊跃、满怀热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讲授阶段,主要是做好板书设计,重点讲解,难点化解,而这其中又涉及到教师设计的提问、语言的巧用和逻辑思维方法,教师如果在这些过程中能够创设一个生机昂然的意境,不仅可以起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而且可以达到情景的统一。那么教师如何利用课程资源来创设情境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录象,投影,电脑等进行教学,这些现代化教学媒体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能够以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信息,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具有巨大的表现力,让学生入情入境,加深感知。

其次,设疑启智,创设探究情境。思起于疑,疑是思考的起点,也是探索的动力。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些都说明了质疑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再次,营造氛围,创造合作交流的情境。合作交流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它有好多具体的形式,例如集体讨论法、小组讨论法、表演、角色扮演等等。在合作交流中,能扩大学生思维的视野,借鉴他人的观点和反思自我,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最后,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把生活问题引入课堂。创设生活实际场景,不但可以使内容具体化,更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主动学,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还可以在结尾的时候运用。俗语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经过前两次的交融,最后达到高潮。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把其思想感情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最后的归纳总结,便于学生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由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等行为规范,达到“言尽而意无穷”之妙。  

四、情景教学模式的反思

 纵览整个情景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目标的“三维目标”指导下,注重对情景的创设,情景的分析,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注重学生的客观需求,在教学中贯穿情景体验,诱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道德认识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强化道德认识,培育道德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在具体运用此种教学模式时,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的。例如:“情景”的使用量。我认为在运用情景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对“情景”的“量”要把握好,应该根据课标内容,设计适量的情景。不能整堂课都是情景案例,只注重情景的呈现而不注重情景的深入剖析和学生对情景的内在生成反应,每个案例泛泛而过充实课堂,好像看起来很到位,其实徒有其表,没有达到“情景体验”模式运用的目的。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比较有效的途径就是在课堂中运用情景教学模式。不光是思想品德课,包括历史与社会、语文、数学等课程都在广泛地运用情景教学模式,说明这种教学模式是具有可行性和广阔的前景,是非常具有生命力的,应该继续探究和发扬。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