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14

作业要求 :

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新课程标准,拿自己做过的一篇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与改进,认真思考:教什么?怎么教?并最终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改进案例,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等。教学过程设计要求教学版块清晰,内容具有递进性、层次性,教学方法科学合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学反思真实深刻,有针对性。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王玉琳

校本研修成果要求

提交者:学员孙利    所属单位:涟水县安东学校小学部    提交时间: 2016-12-13    浏览数( 0 )

 

六年级语文下册《广玉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涟水县安东学校     孙利

【教材简析】

《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尤其是对它的花形做了细腻的刻画,表现了广玉兰优美的姿态和高雅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花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能知晓观察和写作的方法,能描写出自己喜爱的花朵的特点。

3.能通过对文中描写广玉兰的优美句子的朗读及广玉兰图片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难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观察和写作的方法,能描写出自己喜爱的花朵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广玉兰的叶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复习谈话,体悟情感

1.师:同学们昨天跟孙老师一起学习了《广玉兰》,你知道课文中饱含作者对广玉兰浓浓情意的是哪一句话?(生: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2.师:我们一起读这句话,说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生:对广玉兰的喜爱……)

(二)紧握情感,导入新课

3.师:这种情感叫“爱”,还有一种情感叫“更爱”(师板书)这一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经历一次爱的旅行,去欣赏广玉兰的美。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抓住文眼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披情入文,激发阅读兴趣,为学生品读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内心世界的层层深入留有空间,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

二、精读课文

(一)自主品读花朵特点

1.师:起初,作者陈荒煤在丛林中散步,是被广玉兰的什么所吸引?生:一种淡淡的幽香吸引(板书:幽香)

2.师:瞧,这淡淡的幽香就是从这儿散发出来的。(出示图片欣赏)看了这些图片,你打算用那些词语来赞美广玉兰的花朵?生:……

3.师:作者是如何赞美广玉兰的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关键词。(讨论板书:洁净、高雅)文中找出洁净的近义词就是“纯洁”。(板书:纯洁)

4.师:作者是如何描写广玉兰洁净、高雅的特点?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读读想想。

1)出示:“我无法用文字……,说它……又似乎……;我也无法用文字……,说它……它又显得……”

2)师: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了广玉兰的颜色是?质感是?

3)师:作者说他无法用文字来形容,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4)师:也许几个优美的词句无法概括广玉兰的全部内涵,但我们却可以用朗读来赞美她。配乐朗读。

5)师:读得真美呀!难怪作者说(齐读板书)——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

()合作品读花的形态

1.师: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让我们走近它,好好地欣赏一翻,请同学们小组阅读学习第三自然段,全班小组讨论学习。

1)指名读学习提示:

①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②说一说,这一节写了同一棵树上广玉兰花的哪几种形态?

③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形态的花?找出有关句子,好好地读一读,并在书上写写你喜欢的原因。

2.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1)中心句,关键词

2)花的形态:含羞待放   刚刚开放  盛开着的  凋谢了的(课件出示图片)

3)引导学生说喜欢的花,读喜欢的文字,说喜欢的理由。

①“有的含羞待放……,鲜嫩可爱。”

引导学生抓住“含羞待放”“碧绿”“鲜嫩可爱”等词语体花苞的美丽可爱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过程:出示句子——感情朗读——图片欣赏——说出理由——引起共鸣——全班齐读。

②“有的刚刚开放……约有一寸长。”

引导学生抓住“迫不及待”感受广玉兰花的幽香,连小蜜蜂都急切地来采蜜了。指导用急切、喜悦的心情来读。

③“盛开着的玉兰花……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引导学生抓住“洁白、柔嫩”“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等体会广玉兰花的纯洁、甜美的特点。欣赏美图体会课文拟人句的妙用。

④“先前热热闹闹……,新生命的种子。”

师:花儿凋谢,给人凄凉的感觉,你为什么会喜欢凋谢了的广玉兰花?引出“生生不息”理解。

看图欣赏玉兰花的花蕊、种子,体会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用充满快乐、充满希望的心情朗读好这段文字。

2)引导看图,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仿佛已经不是一株广玉兰,而像是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理解“数世同堂”“生生不息”,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结合图片试背

抓住文章“总起——分写——总结”的特点进行背诵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展开充分的对话,在对话中不断建构,在充满个性光芒的交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对话的同时不忘让学生把感悟到的通过读表达出来,再抓住重点,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把感悟引向深入,发展语文能力,增加语文积累。

(三)实践品读叶片情趣

1.师:俗话说“好花还需绿叶配”,衬托着如此洁净高雅的广玉兰花朵的叶片又有什么特点呢?老师斗胆从花园里采摘了一些,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用心地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生小组讨论交流,实物对照,抓住“富有光泽”“铁锈色短毛”“微呈波状”“另有一番情趣”

2.师:在作者的眼中,广玉兰叶片的可贵之处还不止于此,更在于她的?(生答:终年不败)

①“终年不败”换一个词就是?(四季常青)

②从文中的那些句子看出了叶子的终年不败?(指名说)

3.师:出示:“秋冬季节……装点着自然。”

①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广玉兰的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观察道到的四季常绿的松树、柏树等与广玉兰树进行比较,侧面烘托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4.师:是啊,广玉兰的绿叶终年不败,多么富有生机,在它的衬托下,(生读)“广玉兰花显得……。”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语言浅显,加之叶子实物的展示对照,学生能较为轻松地读懂课文。因此,对这部分内容可以作较为简略的处理。文章的美离不开巧妙的写作手法,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作为本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

三、回归整体,激发创作热情

1.师:广玉兰以她独特的美吸引了许多人,人们赞美她,传颂她,她还获得了江苏省常州市市花的美誉,让我们跟着作者陈荒煤一起深情的赞颂她!生齐读: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2.师:作者凭什么能将广玉兰写得如此细腻,美妙呢?(生讨论交流)观察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纵向观察:观察一种植物在不同时间段的特点;横向观察:观察特定时间段内一种植物色、形、态、质、味等。)作家陈荒煤在写关于兰花的各种形态时用的就是什么观察法?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最有效、最实用的途径。从作者的观察方法到文字的修辞手法到布局谋篇,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切实的做到了阅读教学为学生的写作运用服务。

四、迁移练笔

观察你喜欢的一朵花,用一段话写出花的特点。

   【设计意图】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此教学环节意在让学生在品析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在增强人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板书设计】

18.广玉兰

       (陈荒煤)

                     幽香    更爱    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纯洁

    

【教学反思】                         

一、层次朗读,以读促悟

阅读教学中“读”的地位应该是至高无上的, 阅读教学既是以“读”为出发点, 同时又是以“读”为落脚点。一个“读”字贯穿着阅读过程的始终。 教师若是深悟“读”的真谛, 在阅读教学中能以简驭繁,把“读”字进行到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上述教学设计之中,我紧扣一个“读”字, 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之中, 走进广玉兰花的不同姿态之中, 来欣赏画面、 品味语言 。一是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整体感知广玉兰花的不同形态; 这里的“读”是粗放的、概括的,为接下来的精读感悟奠定基础。二是引导学生在听读中品味语言、展开想象、建构画面、注入感情;这里的“读”是精细的、深入的。读与听、读与悟、读与说、读与想象、读与画面、读与情感交织在一起。“读”编织了一条文本解读的大网。三是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内化积累。这里的“读”是内化的、熟练的,通过读把文本中的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贮存在自己的语言库中。

二、写作手法,巧妙渗透

六年级学生应该关注文章的某些写作技艺,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运用。但单纯的讲解会削弱文本的人文情感,使学生感到枯燥。因此,本文的构段修辞的妙处我也注重了各种方式的渗透。如问学生从“迫不及待”中体会到什么,学生会说到感受到了花儿的香气,师追问本句话有没有说到花?没有!但却通过小蜜蜂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香,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观察道到的四季常绿的松树、柏树等与广玉兰树进行比较,感受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侧面烘托”,还有“总分总”构段,拟人,比喻,数据等,让学生明白,文章的美是离不开巧妙的写作手法的。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