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15

作业要求 :

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新课程标准,拿自己做过的一篇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与改进,认真思考:教什么?怎么教?并最终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改进案例,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等。教学过程设计要求教学版块清晰,内容具有递进性、层次性,教学方法科学合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学反思真实深刻,有针对性。

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朱昭营

校本研修成果要求

提交者:学员张辉    所属单位:涟水县金城外国语学校高中部    提交时间: 2016-12-13    浏览数( 0 )

§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设计

执教教师:张辉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三章运动和力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这是质点动力学的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第一定律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定律的内容,定性的实验推理过程,尤其是关于惯性的学习和用其对实际现象的分析解释等。高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其理解上存在的问题、深入对本定律的理解,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亚里斯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及存在的错误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会识别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体会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

(2)    体会科学探究过程的漫长、艰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史实回顾,增进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

知道质量是描述惯性的物理量;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惯性参照系。

【教学难点】

对牛顿第一定律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体会

五、教学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在前三章学习中,分析物体运动状态以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会不断地使用它所阐述的规律。所以当学生再次面对牛顿第一定律学习时,使他们保持新鲜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自学、讲授、讨论交流、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本章学习牛顿定律,从目录中可以知道牛顿定律包含三个定律,你知道为什么把惯性定律作为第一定律?

(学生阅读课本)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重视思考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新课教学】:

1、了解亚里斯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及存在的错误。

教师:恩格斯称亚里斯多德是最博学的人。因为亚里斯多德的研究涉及生物、天文、气象、数学和物理等,成果十分丰富,是西方文化的奠基人。但是他所持有的“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位了不起的人为什么会犯错误?这种观点为什么能延续两千年?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2、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其理想实验。

(学生阅读课文前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课本在介绍第一定律前为什么要先介绍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础是什么?

3)为什么说理想实验不能成为真实的实验?

4)理想实验的意义是什么?

5)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6)这一结论的意义是什么?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教师:物理定律一般都是通过实验总结的规律。但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却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物进行分析的产物。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介绍理想实验与真实科学实验的不同点使学生了解理想实验的意义及对科学进步的贡献。

真实的科学实验是一种实践的活动,而理想实验是一种思维的活动。是人们在真实实验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对实际过程作出更深入一层的抽象分析。

教师:为什么将牛顿第一定律称为惯性定律?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在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时,人们认识到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的特性,这就是惯性,即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的条件下,才能表现出它的特性。这就是第一定律所描述的规律。

教师:初中学习惯性时,老师会说:“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你能解释这个说法吗?

(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与评价,纠错。)

2、           惯性系与非惯性系

阅读科学漫步,了解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惯性参考系。)

【练习】

1、         飞机投弹时,如果发现目标在飞机的正下方才投下        炸弹,能击中目标吗?为什么?

2、         地球在从西向东自转。你向上跳起来以后,为什么还落到原地,而不是落到原地的西边?

3、         一个同学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向上运动时,肯定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否则它不可能向上运动。这个结论错在什么地方?

【课堂小结】

(学生完成)

【课后作业】

通过百度搜索查找亚里斯多德、伽利略、牛顿三位科学家对科学的贡献及其在物理学方面的相关成就。

 

七、板书设计

1、     亚里斯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及存在的错误。

1)亚里斯多德这位了不起的人为什么会犯错误?

2)这种观点为什么能延续两千年?

2、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其理想实验。

1)课本在介绍第一定律前为什么要先介绍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2)              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础是什么?

(3)              为什么说理想实验不能成为真实的实验?

(4)               理想实验的意义是什么?

(5)              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6)这一结论的意义是什么?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为什么将牛顿第一定律称为惯性定律?

3)惯性与质量

4、惯性参考系

八、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虽然是学生学习过的内容,但是通过历史史实回顾结合百度搜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勇于自觉发言,积极参与问题探究。自学讨论过程中使学生了解科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相应的概念和定律是如何萌生、提炼和发展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并得到物理思想上的升华。牛顿第一定律适用性的探讨学习,使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更进一步,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也会进一步增强。从而使课堂教学顺利、高效完成。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