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说说你们的校本研究成果吧!截止日期 : 2016-12-14

作业要求 :      进行小学英语校本教研的现状研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一方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英语教师群体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而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场所,有效的小学英语校本教研有利于推动小学英语教师个体和群体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另一方面,校本教研的特点是立足于学校,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请针对你们的学校或者班级说说你们的校本研究成果吧!

发布者 :嵇晓冬

说说你们的校本研究成果吧!

提交者:学员樊婷婷    所属单位:涟水县南门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03    浏览数( 0 )

 

         探索课例教研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目前小学教研活动大多是按照学校与教导处的计划要求,开展一些听课评课活动,这与教研组核心工作教学研究相比,只停留于表面,缺少深层次的研究。小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在于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才能真正促进和实施面向学生的素质教育。

     课例教研模式的确立,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最能促进自己专业发展和成长的是从自身的实际问题出发,发挥自己之所长,研究最贴近自己的工作问题,才是最为有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教了多年书的教师,虽然教学功底扎实,感觉良好,但面对新教材却有些无可适从,上课有时时总是不得要领,学生也不大喜欢,教师自己说不出原由,因而感到困惑。为此,我们中心教研组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关注教师的情感需求和实践体验,确定以课例教研模式为校本教研的主要操作模式,通过形式多样教研活动,使教师全员参与,共同研究,形成合力,共同成长,着力于发生在本校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并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努力促使问题转化为课题。

    活动过程

     课例教研模式的重点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及其情境的变化来引导教师通过研究提升专业水平。我们推行独立备课,分组说课,集体研课、分别上课、集体评课,修改定课的案例研讨模式,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教学研究、团体互助等渠道,通过四个不同层次逐层推进,螺旋上升,而实现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目的。

1、侧重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是校本教研最普通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对教师来说,课堂是教师立足之根本,教师要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对自己的课例进行自我反思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形成自己对教学对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每学年都是围绕一个课题为中心,要求教师结合各自任教年级教材的特点,从不同方面开展个人的问题研究,例如我们开展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为题,有的以贴近生活,培养应用能力为题,有的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为题等,每学期每个人都在本年级上一节汇报课,汇报自己的研究情况。每位教师的汇报课都按独立设计课例——准备课例实施的工作——课例的自我反思——集体评课——撰写反思日记——改进提高——形成课题结果这样的主要程序进行。

2、体现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教师间相互协作关系的形成是教研活动取得实效非常关键的一环。在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中,教师可以获得相互支持、交流新的想法,通过共同努力,减轻自己的负担,共同营造轻松愉快的研究氛围。我们教研组采用年级展示课就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能有效地建立起以年级为主体的共同体教师在共同体中交流、研究、合作。使各自能从不同的层面得到很好的发展。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共同设计 ——集体备课。集中年级全部的力量,集思广益,共同讨论教学策略,相互交流观点,确定主题和教学方法,设计出课例的实施方案。

2)组织实施——同课异构。同课异构的是目的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展示自己课堂教学的优点,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活力。同课异构的形式有新课导入设计同课异构教学片段(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同课异构课堂板书同课异构课后作业同课异构教学流程设计的同课异构等;具体操作方法是安排两位教师来组织实施教学(两个人共上一节课,各有分工,侧重点不同),而其它教师作为旁观者,观察授课流程,作必要的记录并进行思考。

3)开展研讨——“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课例教研模式的实施过程事,我们按说课——上课——评课的程序开展研讨。说课时,一人主说,大家补充;上课时,一人执教,全组聆听;评课时,一人主评,集体评议。说课、上课、评课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构成一个完整、和谐、健全、深入的教学研究体系,在整个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的对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执教老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从而发现执教老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进行自我完善,有利于发挥老师个人作用和集体合力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4)进行反思——编写课后案例。课后大家对整节课进行剖析,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一一记录、梳理、归纳,提出改进的意见,有时再在同年级其它班换一位或两位老师,就改进的课例再展示一次,再进行反思提炼,直至满意。

收获与反思

课题研究是教研的核心与龙头,也是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重要的形式。几年来,我们将问题课题化,课题大众化,先后开展过的校级、年段的课题研究有:小组学习,分层教学通过这些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整合了教育资源,教师们能初步适应新课程改革,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丰富教学艺术,提升教学水平;同时教师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既探索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可行途径,又力争把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从而使自己在专业不断成长起来,逐渐向研究型的教师发展。然而,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从总体层次上讲,我们与先进学校的学科组比较而言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校本教研的档次还比较低,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研和科研的层次和效益。我们要借课程改革的契机,在学校校本教研上不断探索。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