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校本研修成果截止日期 : 2016-12-15

作业要求 :

    请各位老师根据培训课程所学内容初中思品《我与集体共发展》课例等视频,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并提交一个校本研修成果

作业要求:

要求:

1. 字数不得少于500字,多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2.内容原创,不得出现雷同,如有雷同视为无效;

3.为方便批改,研修成果请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左健

校本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颜世东    所属单位:涟水县郑梁梅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03    浏览数( 0 )

如何培养思品课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为德育教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课,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负有重要使命。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教学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合作互动的结果。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悉心创设条件,激发学生思维,教以思维方法,导以思维习惯,以谋求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一、以浓厚的兴趣激发思维。

第一、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吸引学生。中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分析、挖掘,使学生有说的机会、辩的欲望、表现自我的场所。这样,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入多向思维的空间。

第二、用知识内在的美感熏陶学生。知识内在的美感在于它能给人以智慧和启迪,抑或艺术的享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向往和探求的愿望。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因素,(如教材中简明概括的语言、寓意深刻的漫画、丰富多彩的栏目等,都是可供加工利用的激趣素材。)同样也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活思维,引导学生在进一步的探究中促进思维的发展。

第三、用教师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往往能驱使人们在积极的行动中增强思维的活动。“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学中,教师及时抓住学生情感的共振点并以鼓励、扶持、肯定的积极态度去调动学生,定会激其情、集其神、促其思。即所谓以情动情,以情激趣,以趣激思。

二、以准确的点拨引导思维。

第一、锤炼科学的教学语言。“慧于心而秀于言”,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与学生交流的最重要工具。教师教学中遣词造句、说理叙事的逻辑性、条理性、哲理性以及准确、鲜明、生动、幽默的风格,其本身作为一种思维方法的示范,常常能令学生出现哲理的顿悟,思维的火花。

第二、提炼教材的方法因素。教材知识的内在结构与逻辑体系、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等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法的因素。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它们挖掘出来,并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对结论形成过程的思维方式、思维进程、思维活动策略进行指导,便可以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传授学生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任何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获得思维的启迪和发展。不论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无中生有,应鼓励学生独立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分析、去判断。总而言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师生互动为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以能创造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氛围为目标。

三、以积极的善疑点燃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主动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滋长而发展起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别致的设疑问难往往能有效地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线,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爱因斯坦曾经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首要的基本的教学技能应该就是善于设疑和激疑,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从而启迪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从教学过程的本质来看,以疑引思其践行的就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合作互动的思想。教学中互动的程度、效率如何,则取决于教师设疑和激疑的艺术。以下就是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

第一、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无思辨、欠启发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非但不能激发思维反而会导致机械刻板而禁锢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二、问题要有新颖性、灵活性。问题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才易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迅速把学生的思维引入问题情景,促进思考;多角度、多层面的设问,在拓宽思路增添问题新颖性的同时更训练了思维的流畅性、灵敏性、多维性。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