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学有用数学——让数学的实用性找回学生对数学的爱截止日期 : 2016-12-12

作业要求 :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 “强化科研意识、转变课程理念、落实研修实效”,全面提高自身的研修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际案例: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生源基础较差:绝大部分为留守学生、特殊家庭较多、个体差异较大。诸多因素和以往传统的教学思想、方法、观念制约了学生数学的发展,这也给学生的后续发展带来影响。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很好的预习、思考、合作、交流、练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许多学生的数学水平连小学四年级的水平都没有达到,数学课堂变成一潭死水。

研究主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成为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的最大瓶颈,特确定研修主题为《学有用数学——让数学的实用性找回学生对数学的爱》。

研究要求:以《学有用数学——让数学的实用性找回学生对数学的爱》为主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展研修活动。研修成果最迟12月12日前完成上传,字数600——800字。

作者 :朱月光

学有用数学——让数学的实用性找回学生对数学的爱

2016-12-04提交者:学员刘永浏览(0 )【推荐】

学有用数学——让数学的实用性找回学生对数学的爱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学生会在为实际中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而沾沾自喜,由于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习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越感兴趣,自然接收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现数学问题。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节课时,利用秋天大雁南飞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初步感知大雁从“一”字形变成“人”字形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角。然后,再让学生找找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角,学生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纷纷回答:把扇子打开以后就形成一个角,时钟的时针和分针形成了一个角……教师适时导入新课。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具体形象的,这就产生了矛盾。于是在抽象的教学面前许多学生感到无能为力,枯燥乏味,久之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为了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演、交流,从而切实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时,有的学生对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较难理解,老师可让学生比比谁的铅笔多。老师说:我有7支铅笔,比你多4支,你有几支?边说边拿出7支铅笔握在手上,要求学生也拿出符合要求的铅笔数。接着再问学生:刚才老师说的话,还可以怎么样说?……通过引导与思考,学生较好的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提升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实际,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可以测量自己和父母的身高,学校操场的长和宽;在学习了“连加、连减”以后,可让学生调查一下爸爸、妈妈的岁数,然后计算出爸爸、妈妈和自己一共的岁数。这样的练习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实践能力。数学是源自于生活的,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内容就会显得空洞而乏味。因此在教学中就尽量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让他们觉得数学这门学科并不抽象难于理解,相反它就存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以后,可以让学生练习:李华2003年3月1日把压岁钱1500元拿到银行存定期二年,年利率是3.75%,那么到2005年3月1日,她可以得到多少元?这样的问题,新鲜有趣,与生活贴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调查,学生就会提出:目前主要有哪些储蓄方式?本金、利息、利率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选存款的品种,怎样存款能得较多的利息等等问题。课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访问、实际计算,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还了解到一些简单的金融知识,从而增长见识,培养了在实际中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从小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点燃智慧火花,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总会出现冷场的时候(特别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但是课堂上总会闪烁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时老师应及时发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把它适当的放大,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时候课堂上发生了这么一幕:学生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时候,老师先借助直角三角板,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借助直角三角板,比较容易的算出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紧接着老师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学生在探究中积极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场面十分活跃。经过几分钟的探究过后,老师让学生分组汇报,大部分小组的汇报都与课本上的方法相同。方法一: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把3个角的度数相加,最后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方法二:通过一个剪好的三角形折一折,把三角形三个角折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两种方法都是教课书上出现的,学生很容易发现。这时老师问到:还有别的方法吗?班级中的学生积极思索着,没有人举手回答,经过大约1分钟的思考过后,学生的脸上显出无奈的表情。这时课堂上的气氛显得紧张起来,当老师再一次问道:还有别的方法吗?教室里一片寂静,当课堂陷入了僵局的时候,一位大胆的女生举起了手,小声说:“老师我有办法了。”这时我点了点头,请她上讲台讲解并演示给同学们看。她边说边演示,先把做好的一个三角形的3个角剪下来,然后把3个角拼成一个平角,所以我可以断定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她的话音刚落,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也不由自主的鼓起掌来,这时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又活跃了起来,同学又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数学课堂上出现冷场是常会碰到的(特别是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这时老师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运用是数学的生命线,学数学就是为了会用数学。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注入生活内容,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策略教学论文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用最佳的对策去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对学习数学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老师评语

运用是数学的生命线,学数学就是为了会用数学。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注入生活内容,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策略教学论文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用最佳的对策去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对学习数学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