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真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截止日期 : 2016-12-12

作业要求 : 

【教学案例】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班级数学成绩差,而且差距很大,成绩差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条原因是不忽视的,那就是课堂教学效率极低。每一堂课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认真”地声嘶力竭地讲着,学生在下面乱七八糟地玩着。究其原因是在课堂上学生没事做,只是被动地听,太轻松了,自由地玩耍。虽然老师有的也不停地“叫”他们听,但学生就是“不肯听”的。针对这一情况,我提出了“真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教研课题。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请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撰写一篇论文。

作业要求: 

1.题目自拟,内容必须原创,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

2.选题要强化课题研究的指向性与内驱力。 

3.论文必须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方面。

4.为方便批改,研修作业请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1212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张红军

真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提交者:学员路加雷    所属单位:涟水县南门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05    浏览数( 0 )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那么课改只是一种形式,就不能说已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
  从实施新课改近两年来的情况看,从领导到教师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都在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的教师的效果是显著的,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但从笔者的调查中发现:真正成功者不是很多,即使是成功的教师也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不能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程度。归结起来,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从课堂的时间分配上,仍存在着教师占用的时间过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过少。甚至有个别教师还在满堂灌。
  (二)从课堂的活动空间里,教师活动仍局限在讲台上还没有真正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学生仍局限在自己的座位上,很难有表现自我的活动空间。
  (三)当堂的教学效果,全班学生是否大多数都已理解、掌握?有多少人还没有真正理解,把握?是否体现面向大多数?教师心中无数。课堂里只满足于对学生的集体发问“是不是” ?“是”,“能不能” ?“能” ,这种机械的回答。
  (四)让学生围绕教材的重点,发散式的思维与发问,还没有落到实处,一堂课中学生发言的机会较少,甚至根本没有机会。
  (五)把课堂还给学生,流于形式,做表现文章。一进入课堂,看到的只是学生课桌椅排列形式的变化。授课的形式“江山依旧”,体现不了这种变化对课改有何意义,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视线。
  课堂教学存在着上述的等等问题,说明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人翁精神还远没有到位。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如何进行角色的转换?实实在在把课堂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使他们要学,会学,学会?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容忽视的课题。下面就笔者调查和经验,谈几点看法。
  第一,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为什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古往今来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走上人生旅途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就揭示了课堂里主体与客体,外因和内因的相互关系。过去的教学,学生学习的好坏,教师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学生学得好,是教师会教,功劳归教师;学生学不好,责任全在老师身上,是老师不会教,学生完全受控于老师。这种本未代倒置的师生位置,严重压制了学生智能的开发,堵塞许多学生成才的道路。这次课改,提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追求知识的主人。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改革才有牢固的思想基础,实际教学过程中才能高度自觉。
  第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每位参加课改的老师来说,确实是一门硬功夫。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在于他们与成年人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他们年纪小,知识对他们日后的作用是什么?许多学生没有亲身的体会。因此,自觉追求知识的欲望不强。在课改过程中,许多老师课前布置的预习,学生当耳边风。不认真按教师布置进行预习,有的学生根本没有预习。第二天上课,教师围绕预习的内容,要让学生自答、自释,则无法进行。教师只好重复旧的教学法,以教师的讲为主。有的学生因此长期受到传统的教学法束缚,对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不习惯,不适应。有的学生爱面子、胆子小,在老师鼓励发散思维过程中,不敢辩论,不敢发言,不敢交流,不敢实践,至使课堂冷冷清清,老师只好回到传统的教学法,自导、自演,独讲独释。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一名课改的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方能达到预定的课改的目的。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进行的主导作用不能否定,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第三,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吃透教材,牢牢抓住教材中重点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有明确的知识追求目标,学会弹知识钢琴,而不是面面俱到,主次不分。让学生学习了半天,还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学到了什么?丧失了学习信心。
  (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要注重知识与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我现在学的是有用的数学。避免学生为学而学,学无目标,枯燥无味。如在学习“测量”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当你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是否很想知道旗杆有多高呢?你能测量出它的高度吗?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让学生从生活中看得见的实例,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这样,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科学地安排时间,教师的授课与解释,与学生自学、讨论、发言、实践、操作的比例要适当,要尽量把有限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解惑,实际操作。严防教师包办代替,满堂灌。比如,在学习“多边形内角和”一课时,当师生共同五分钟的时间探索出结论后,我问学生:“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思考片刻,我在五边形内点一点,此时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重浪”,课堂立刻变成学生思维操练的场所。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因而因出了一系列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率。
  (四)课堂是班级所有学生共有的学习场所,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教育、获得知识提高的权利,因此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应面对全班全体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以优秀的学生带动一般的学生,教材的要点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相互启发,得到大面积的普及与提高。这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是值得长期坚持与实践的好办法。当然也不是每一堂课教师非这样做不可,这就得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
  (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在驾驭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按自己的爱好,实行有偏向性的教学。比如课堂里总是提问那几个自己认为较好的学生。而应该面向全班学生。重点是要关注那些学困生,要让他们也有发言的机会,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实用性,从而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六)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求获知识的最佳场所,一定要努力改革过去那种刻板式的,你教我听的教学模式,做到老师引导与学生思考相结合,静与动相结合,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盘活课堂教学形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驰拼知识的大舞台。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相当大,还有许多的问题困惑着广大教师,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究、去研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和发展!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