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结合本次学习和校本实践,完成一篇个人成果。截止日期 : 2016-12-12

作业要求 :

请各位老师结合本次学习和校本实践,于2016年12月12日前完成一篇个人校本研修成果,提交要求及提交方式和其他作业一致。 
       拒绝敷衍了事,更杜绝抄袭!各位辛苦啦! 

一、形式:提交一篇论文。 

二、论文要求: 

1.内容主要围绕关注音体美课堂中如何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撰写一篇论文。 

2.观点鲜明、立足实际、着力创新、原创性强。 

3.每篇论文字数原则上3000字左右,不超过5000字。 

4.论文采用附件形式提交。标题用二号黑体,标题下面的单位、姓名用四号楷体,摘要用小四号楷体,正文用四号宋体,1.5倍行距,参考文献和注释用五号楷体。
 
三、案例(见附件)

发布者 :宋大权

结合本次学习和校本实践,完成一篇个人成果。

提交者:学员王凤    所属单位:涟水县涟西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06    浏览数( 0 )

校本培训研修论文

王凤   涟水县涟西中学

生的升学压力等原因面临很多具体困难,特别是艺术课程的教学研究。作为初中的艺术课程,其更加强调:以艺术审美为核心,通过各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融汇,以及相关课程的相互渗透,促进学生艺术通感、迁移思维和整合素养的形成;尤其显现中学艺术课程的综合性、多元性和可选择性的特点。秉承着构建绿色教育的理念,一直在克服各种压力和困难尝试着对于学生全面素养的整合培育的教学和研究;注重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完善学生的艺术审美心理结构,促进其艺术素养的提高;注重艺术实践与体验,使学生在获得丰富的艺术审美经验基础上,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心理品质。 

初中音乐校本研修研究工作,解决现状音乐课程的基础,为帮助学生丰富艺术审美经验、提升人文素养、开发多元智能、激发创造思维、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完善人格品质而构建的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基础课程。比如:《走进轻音乐》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网站。教材内容以掌握轻音乐概念以及电声乐队的功能为主,让学生对轻音乐及电声乐队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掌握轻音乐的内涵及功能。通过各种音乐材料、音响,使学生能准确辨别轻音乐与严肃音乐的区别。感受与鉴赏电子合成器、电声乐队所演奏的乐曲,扩大艺术视野。发挥想像,理会轻音乐在现实生活中的功能及作用。增强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

课前播放乐曲: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致爱丽丝》。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课件出示轻音乐概念-------泛指一切供人们娱乐、消谴的音乐

播放各种乐器的片断资料,(黄斤小号------柔情吉它--------忧伤风笛-----人声合唱)

认识电声乐器,正是由于几种电声乐器的加入使用,才使得轻音乐更富于时代气息。更能引起人们心里上的共鸣。所以人们才喜爱它,乐于接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讨论轻音乐在社会中的功能属性并欣赏: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 、歌曲独唱《丁香花》、电子琴独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让学生不仅认识了轻音乐,了解了它的功能属性,还看到了同学们的精彩表演,最后老师也把一份祝福送给同学们,愿大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每天都能有音乐相伴,每天都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本节课从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导向上来看设计较好,尤其在情景创设的环节,教师以一曲娴熟优美的萨克斯曲《春风》将学生带进轻音乐,精湛的技艺既引发了学生心灵的共鸣,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整堂课从始至终能够感受到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能够主动探究、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媒体的运用,更是为教学添加了画龙点睛之笔。从中能够看到,我们教师,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有了很大的提高,摆脱了过去为了运用媒体而强行设计媒体的弊病。真正做到,一切围绕教学,为目标服务,为内容服务。

一、首先做了单元定位解读。该单元的教学宗旨在于让学生知道“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

二、进行学生学情分析。经过多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在积累大量的艺术作品信息和了解了多种艺术表达方式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要以创造性的思维来看待艺术作品的成果,认识作品的特色、特点及创新点,以更深层的思维方式来认识艺术作品,增强创新意识。

三、目标达成解读。

本单元以经典范例窥探全局的方式,新立以来我国在音乐及以音乐为主的综合艺术上的创造成果,这些成果都具有在某一领域中里程碑的意义,有的甚至是填补了我国音乐艺术史上的空白。

四、确立主线,合理布局,明确教学设计思路

在达成对于课程的统一认识,完成单元主题分析之后,对所选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以确立主线,进行合理布局,明确三课时的整体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意图就是希望同学们在欣赏理解这些作品的同时能真切地感受和体验到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艺术家们在艺术领域方面所取得的卓越的成就,初步了解这段时期我国艺术蓬勃发展的历史,体验到只有不断创造新的成果,才能繁荣艺术,才能提高艺术的品位,以帮助学生拓宽音乐艺术的视野。

确立主线之后,试图寻找学科校本教研活动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在共同分析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对单元主题设计意图、目标达成、课时安排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共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商讨设计每一课时围绕一种创新的艺术成果欣赏理解展开教学,并适时拓展教材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感受这种创新性音乐艺术作品的特征以及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具有的重要意义。

明确教学设计思路。课时与课时之间的有效衔接就很重要,为此我们除了要求每一课时环节设计上思考做到有效衔接之外,在语言引导和归纳上做到纵贯全局。

五、发挥专业特长,进行优势互补,确立教学目标、组织课时教学

在确认了本课主线。完成各知识点布局和和设计思路后,在中心组成员的帮助下进行了精心的备课,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进行了反复的实践磨课,向大家展示了精彩而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

六、反思与诊断有效性校本研修的思考

合作交流,智慧碰撞,取长补短。“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在这次的教研活动中,同行的指导帮助下,进行了集体的课程解读、单元分析、合作备课、相互磨课。在教案设计上,由执教教师阐述自己的备课思想和过程设计;之后备课组成员就自己对这节课整理的素材分别提出了个人意见;最后备课组内进行了研讨,大家各抒己见,有共识,也有分歧,在智慧的碰撞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灵动的火花,使每节课在不同程度上丰富了内涵、扩展了外延,又保证堂课的关联性、递进性和个性色彩。“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在磨课的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多次碰头会,认真查阅资料,梳理教材,积极思考,为课堂教学整理素材;针对试上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讨论,针对每个课堂的导入设计、知识点分布与深度、拓展内容、环节链接、活动设计、时间安排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既发挥了老师的个人风格,又汲取众家之精华。

最后,要切实开展在综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结合前期教研活动的情况提出了有效教研应思考和体现的五个方面,即计划的有效性、过程指导的有效性、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性、研讨的有效性、教学经验积累的有效性,并提出了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教研组长要承担的职责与要求,我们音乐教师,特别是教师应在实践过程中要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