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草房子》读书交流会截止日期 : 2016-12-14

作业要求 :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用心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引领学生在总结梳理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在感受作品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基础上,受到精神上的洗礼。

3、引导学生要注意积累好的读书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独立逐章阅读完《草房子》全书。

2、制作《草房子》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同学们,读完了厚厚的《草房子》一书,相信大家的内心有许多复杂的感受想和别人交流。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草房子》读书交流会。

二、创设情景整体回顾作品中的人物。

师:来!谁愿意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同学们带进40多年前的那片金色的草房子:

那是 1962年8月的一个上午,秋风乍起,暑气已去,十四岁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那一片草房子中间最高一幢的房顶。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学第一次一下子就全都扑进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这个男孩桑桑,忽然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地呜咽起来。

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他和他的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将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这片金色的草房子……

师:听着他深情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来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油麻地,亲眼看到了一个浓眉大眼的男孩在房顶上哭泣。同学们,谁能说说桑桑要离开草房子了,为什么要哭泣呢?(指名说.)他会在心中默念着哪些人的名字?(指名谈)

师:古人云:天若有情天亦老。就要告别一同成长的小伙伴,就要告别无比关心自己的老师,就要告别这片朝夕相处的梦里水乡,桑桑的心里百感交集。那些亲切的名字,那些曾经灿烂如花的笑脸,永远定格在桑桑的心中,也定格在我们大家的心中。

二、阅读人物竞猜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草房子》读书交流会第一站——人物竞猜,去感受作者融入笔端的一腔柔情。

师:注意看准大屏幕上的每一个字,在你猜出了人物后,就快速举手。第一名举手的同学将有机会为大家朗读哟。

人物1—纸月:

师:请你来读,(专心地听完,然后评)读得真用情,你猜得非常快,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你猜得这么快吗?大家看,这就是纸月,与你想象中的纸月一样吗?

(让学生说清理由。)

师:是呀,在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人物2—杜小康

师:请全神贯注继续竞猜。(师出示杜小康的外貌描写。)

师:别着急,谁先来读一读?(学生读,老师专心倾听。)你读得这么好,你肯定非常熟悉这个人物。谁能具体说一下,此时的杜小康,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生回答)

评:你谈得真好!说明你读书非常用心,老师也要向你学习!

人物3——秦大奶奶

师:现在让我们隆重地推出第3位竞猜人物这个人物很特殊,老师来读,大家用心思考,好吗?

师读后,询问:“看大家的神情,肯定是猜出来了。那么,一起说,她是?——秦大奶奶”。

师:可是,你知道秦大奶奶为什么会落水吗?

一生起来介绍。

师评:你谈得很有感情。看得出你和老师一样,也被秦大奶奶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深深地感动了。

人物4——桑桑

师:请看最后一个人物,他是谁呢?(生举手)指名读

师:看到这么多同学都自信地举起了手,老师非常高兴。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

师:你来说说,这段话描写的桑桑遇到了什么人?

师:对,非常好!看到多数同学们猜得准,读得好,老师心里非常高兴。不过,老师想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们,在关注曲折离奇故事情节的同时,也要注意品味和积累独具魅力的文学语言。

三、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师:现在,让我们共同走进《草房子》读书交流会的第二站—阅读感受大家谈。

师:《草房子》一书中,很多人物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老师巡视检查。)

四、集体交流,阅读感受,共同梳理。

师:看到各组同学交流得如火如荼,老师真想听听每一位同学的交流。来,哪位同学愿意当众交流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人物?(注意咬字清楚,条理清晰,时间在半分钟以内。)

指名交流,根据学生交流内容,梳理人物。

预设重点人物之一:《艾地》中的秦大奶奶

可怜、可亲、可敬,很不了起,舍己救人,令人感动、善良

师:是呀,秦大奶奶的故事令人动容。谁能接着交流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其他人物?

预设重点人物之二:《红门一》《红门二》中的重点人物杜小康

有优越感的孩子、非常大方、变得坚强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新回顾杜小康和父亲一起在芦苇滩养鸭子对杜小康的历练吧!

指名朗读重点段落,找同学交流。

师:谁能结合刚才的段落,谈一谈自己对杜小康的新评价。

3、预设重点人物之三:桑桑

师:谁能结合书中的故事,说一说主人公桑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喜欢异想天开、勇敢、善解人意、很要强、

师:阅读桑桑生病以后的感恩心态。

师:咱们同学有没有生病的体验?

生:结合自己的病,谈桑桑对生命的珍爱。

师:是呀,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都要学会珍惜。

4、其他人物预设:

秃鹤3次流泪。知道一个有缺陷的孩子,曲折的心路历程。

纸月热爱学习。

纸月的眼神,渗透纯真的友谊

杜小康与桑桑的争锋。 

细马的历经曲折。

桑桑的死里逃生。

五、总结感动。

师小结:听着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我们的交流会也不知不觉地接近了尾声。在大家交流和阅读的过程中,老师的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曹文轩所写的《草房子》以唯美的语言悄悄地打动了我们的心。有人说三类的文学作品写人与人的关系,二类的文学作品写人与社会的关系,而最好的作品是能够写出人性的美。《草房子》恰恰写出了秦大奶奶、桑桑、杜小康、纸月等人物身上独特的人性美,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

请同学们齐读作家寄语:“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六、好书推荐:

师:亲爱的同学们,追忆童年的纯美佳作还有许多许多。本学期我们的第二本必读书目《绿山墙的安妮》,也是一部令人百读不厌的关于成长的好书。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用心聆听经典,在阅读中思考,在感动中成长,!

发布者 :王义芹

《草房子》读书交流会

提交者:学员高红霞    所属单位:涟水县大东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06    浏览数( 0 )

《稻草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通课文,认识本课生字新词,根据人物情感的变化用适当的语气进行朗读。

2、 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注意作者怎样一步一步把稻草人的样子和构造说清楚;注意课文什么地方写的是稻草人的善心。

3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写作目的,读懂童话包含的意义。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有的书能影响人的一生,改变人的命运,《稻草人》就是这么一本好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二、介绍作者,走进作品。  
1、叶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农民的悲惨命运。  
2、交流稻草人外貌的句子。抓住关键词(骨架子   肌肉 、皮肤  帽子   脸   鼻子 、眼睛  手)  
3、探究讨论:稻草人起到驱赶鸟雀的作用吗?同学的见解  
老师的见解  (能用手挥吗?手怎样?能用眼睛瞪吗?眼睛怎样?脚呢?)  
4、自然过渡到稻草人基本不起作用,但却是有血有肉,富有同情心的人。交流体悟。它,探索其中的奥秘,感受其中的魅力。

三、点击人物 把握形象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更不可能找到两张完全相同的面孔。”这本书中很多个性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都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我们一起来说说吧。
孩子们在积极踊跃回答问题
四、故事知多少
在这本书中,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肯定有最令你感动或难忘的一个故事片段是什么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生动地讲述一个故事片段吧。
曹琳讲了《稻草人》,故事讲很完整,看得出来她用心读了这本书。

五、和孩子们一起关注细节,品读作品文段。
1、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到了夜间,诗人喝了酒,有些醉了;画家呢,正在抱着精致的乐器低低地唱:都没有工夫到田野里来。那么,还有谁把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告诉人们呢?有,还有,就是稻草人。
2、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3、稻草人看见主人就要走了,急得不得了,连忙摇动扇子,想靠着这急迫的声音把主人留住。这声音里仿佛说:“我的主人,你不要去呀!你不要以为田里的一切事情都很好,天大的祸事已经在田里留下根苗了。一旦发作起来,就要不可收拾,那时候,你就要流干了眼泪,揉碎了心;趁着现在赶早扑灭。这儿,就在这一棵上,你看这棵稻子的叶尖呀!”他靠着扇子的声音反覆地警告;可是老妇人哪里懂得,一步一步地走远了。他急得要命,还在使劲摇动扇子,直到主人的背影都望不见了,他才知道警告是无效了。
4、和孩子们一起思考:稻草人的样子,从这三段描写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孩子们感受到了:稻草人心地善良、尽职尽则、富有同情心。)
稻草人的确是一个善良的、有同情心的、关心他人的、忠于职守的人,高尚的人。你们也想做这样高尚的人吗?
孩子们高喊着:想!
严韩琦讲了《傻子》
一起讨论《傻子》
1、谁知道傻子做了什么傻事?
2、你人为傻子傻吗?为什么?
3、从这个事故中你收获了什么?(善良、乐于助人,拾金不昧)
贾红讲了《一粒种子》
一起讨论《一粒种子》
1、这是一粒什么样的种子?都谁得到了他?
2、为什么种子在别人的手里不发芽,在农夫的手里却长大了呢?
3、你认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亲手劳动、勤劳、平常心)
袁冰冰讲了《小白船》
李珊讲了《新的表》
王小红讲了《小黑石与小青石》
孩子们表现的积极踊跃,看来他们已经慢慢的在真正的进入书的世界。
六、总结:
读书是由厚到薄,再由薄读到厚的过程,读书时我们逐步了解了内容,把握人物形象,读完后,我们再联系生活,细细咀嚼品味出书籍的言外之意,书在我们手中就由薄变厚了。著名作家巴金曾说过:“读书,是借助他人的思想,来开发自己的思想。”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想,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希望孩子们都是一个真正读书的好孩子。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