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小学体育班校本研修成果作业截止日期 : 2016-12-11

作业要求 :

各位学员:

       请各老师结合本次培训线上学习的心得与体会以及本校校本课程开设情况写一篇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案)

       要求: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必须是本校校本课程中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

发布者 :刘建

小学体育班校本研修成果作业

提交者:学员陈洪波    所属单位:涟水县第四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07    浏览数( 1 )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跟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对于较直观的事物能做出高矮、长短、多少、轻重的判断,但是对于不是太直观的、需要做出简单推理的比较还不能很好掌握,本单元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身边熟悉的事物,学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四、单元知识框架

比较1、做游戏体验“多、少、同样多”的含义

     2、比稿矮、比长短

     3、比轻重、比大小

五.单元评价要点

1、理解和区分“多、少和同样多,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和谁同样多”。

2、理解和区分“高、矮”,“长、短”能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比较。

3、理解和区分轻、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那个轻、那个重的比较。

六、教学总时数  3课时

七、教学设计

比一比(高矮、长短)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观察法、比较法、游戏法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比一比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学生自由发言。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做一做

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练一练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出示第二幅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出示第三幅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出示第四幅图,提问:谁个子高?谁个子矮?为什么?

出示第五幅图,提问: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五、教学效果评价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重,对新鲜事物和游戏有浓厚的兴趣,本节课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了真实的“比较环境”让孩子在游戏参与中学会了高矮、长短的比较,学生兴趣很浓。对于推理性的比较除了创设真实的比较环境外,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设计了多种比较环境,学生经过大量练习较好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课题:比较、比一比 (大小、轻重)   总第6课时

 

                                      

教学课题:比较、做游戏 (多少、同样多) 总第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验“多、少、同样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观察法、比较法、游戏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椅子数把。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课题:一、比较

 

2)下面我们做游戏进行学习。

 

2、做游戏

 

教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想请几位同学来玩做椅子游戏,谁想来?(教师在教室前面准备好4把椅子)

 

5名同学到前边玩做椅子游戏。

 

(一)认识多少

 

1、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讨论,知道有5个小朋友,4把椅子,小朋友多,椅子少。

 

2、提问:椅子为什么不够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全班交流,说出小朋友比椅子多,椅子比小朋友少。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的图,提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二)认识同样多

 

1、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从游戏中学到知识,真棒!现在老师又拿来一把椅子,我们再来做一次游戏,怎么样?5个小朋友接着做游戏,其他学生观察讨论。

 

2、这一次的结果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得出这回都有座位了。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图,提问:小朋友和椅子怎么样?(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全班交流,小朋友和椅子同样多。

 

3、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教师提出要求:摆黄色的花片要与红色的花片同样多。

 

学生动手摆,动口说。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出示水果图,提问: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观察水果图,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4、拓展

 

1 摆    3 个。  ◇◇◇◇

 

2 摆    同样多。   △△△△△△

 

5、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教学课题:比较、比一比(高矮、长短) 总第5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10月18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观察法、比较法、游戏法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 导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比一比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学生自由发言。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做一做

 

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练一练

 

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3题:(1)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谁个子矮?为什么?

 

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五、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说一说。

 

教学课题:比较、比一比 (大小、轻重)   总第6课时

 

                                                 授课时间 2010年10月19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游戏法、

 

教学用具: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1、呈现情景图。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比一比

 

1、让学生观察课件并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在启发学生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

 

 

 

3教师拿出1个苹果和1个羽毛球,提问:谁轻?谁重?

 

学生讨论交流。

 

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亲自体验一下轻和重的感觉。

 

学生轮流用手掂苹果和羽毛球。

 

4、教师拿出一听较小的饮料和一个较大的面包。

 

1)猜一猜,谁轻?谁重?学生猜测。

 

2)让学生用手掂一掂。

 

学生观察图,交流自己的看法。

 

做一做 练一练

 

第一题、先说那个大,那个小;再进行轻重的比较。

 

第二题、三种水果进行比较方法同上。

 

第三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运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

 

第四题、两组图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比较。

 

四、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说一说。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