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如何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截止日期 : 2016-12-14

作业要求 : 

幼儿年龄小,所以在组织幼儿活动中需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方式,区域活动是孩子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它承载着独具的教育价值,既把课内和课外的行为、情感、技能有机联系起来,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又具有自主性、自选性、小组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之一。那么幼儿园如何更好开展区域活动,下面结合实际工作,请各位老师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请各位老师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逾期无法提交哟!

发布者 :郑伶伶

如何开展区域游戏活动

提交者:学员陈英杰    所属单位:涟水县向阳小学幼儿园    提交时间: 2016-12-08    浏览数( 0 )

 

                                          区域活动之我见

区域活动在今天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然而却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就其发展而言,在 追求过程本身即是结果的价值实践中,区域活动对幼儿创造精神、平等意识、交往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律习惯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从形式设置、材料投放、活动内容、教师指导等方面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动态、自由、灵活、开放的态势;对课程的其他组成部分的发展而言,并行交错,自然融合,相辅相成。以下就我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区域活动与主题教学活动一体化

主题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虽然二者不能截然分开,但是,在人们的意识中仍是泾渭分明的。以往,主题教学活动通常是在区域活动之后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进行,但是,随着区域活动的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延伸,短时间并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加之主题教学活动经常采用小组的方式进行,因而区域活动与主题教学活动相互转换、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教师凭借教育技巧,在区域活动和主题教学活动之间,选择、判断和挖掘,并适时地使其相互转化。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深深地感到,主题教学活动区域化进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小班幼儿对玩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了顺应孩子的需求,教师设计了主题教学活动──有趣的沙。随着天气转凉,活动不能在户外进行了,又限于沙的特性及场地空间的原因,于是教师巧妙地把活动区域化。活动如下:

活动一 我们把沙坑搬进家

1.和孩子们商量沙区设在教室的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区域的设置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

2.讨论用什么工具搬运沙子。(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猜想并记录)

3.按自己的设想搬运(验证猜想)

4.讨论哪种工具更适宜(总结、交流)

活动二 我们来玩沙(探索、创造活动)

探索沙的多种玩法,在教师指导下制作、选择和使用工具并学习记录,同时记录单作为墙饰,成为幼儿展示和相互学习的平台。

该活动一直持续到学期末,孩子们仍旧兴趣盎然。其实课程本身不能决定一切,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呈现形式、教学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区域活动的价值自然地负载于游戏进行的过程之中!

二、区域活动生活化

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教育这是《纲要》明确指出的。李季湄教授也曾说过:幼儿园的教育要全部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活化越来越明显。首先,它的设置更像家庭,孩子是这个家的主人,有权决定并参与区域的设置,探讨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等等;再有,活动的内容随着幼儿兴趣的变化而改变,预设内容与幼儿生成的活动内容互为补充,并且是教师精心筛选的孩子身边事物的浓缩或延伸。孩子们在区域中尝试、体验、探索、经历着真实的生活,区域活动为生活经验的获得提供了机会,为经验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区域活动艺术化

幼儿园教育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环境的教育。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环境,它融合了生活的艺术、学习的艺术、交往的艺术、审美的艺术……孩子们在家政小屋用苇子棍儿编成小帘子,再贴上一幅绘画作品,悬挂起来俨然是一件艺术品;建构区,幼儿搭建的作品,充满想象和创造,美不可言;绘画室,那就更不用说,一个个材质各异,形态各异的瓶子,安然畅游的小鱼,精巧别致的盆栽,名家的绘画、书法作品欣赏等等,扑面而至的艺术氛围让人油然而生绘画的欲望。给孩子的就要是精品的,这需要教师别具匠心,为孩子创造出一个艺术化了的环境,使其受到高品位的熏陶。

四、区域材料价值的最大化

从讲求形式的丰富到注重教育内涵的挖掘,我们走过了很长的路。区域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材料与幼儿互动达成我们的教育目标的,可以说教师的工夫要下在背后。这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时间。大家都有一种感受,幼儿园的老师时间很紧张,做材料就要加班加点。怎么办?大家不约而同的把着眼点落到区域材料价值的最大化上。例如,有趣的豆子区。主体游戏材料是各种各样的豆子,教师和孩子一起来收集,然后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豆子有哪些玩法,于是豆子游戏的多种玩法应运而生:有榨豆浆;磨豆粉;买卖交易(学习使用以及认识使用钱币);用各种量杯量筒、大大小小的瓶子灌注、倾倒体验守恒;分一分,(学习筛的技能和手眼协调以及耐心做事);抓豆游戏(练习估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豆子粘贴画等等。很有意思的是,当孩子们进行过豆子粘贴画之后,从图书区了解到,现在世界上粮食很紧张,豆子做过粘贴画之后,就不能吃了,是一种很大的浪费。于是他们自制了公告牌,向全园小朋友们建议,不用粮食作粘贴画,改用果壳、锯末、废弃的布、纸等等。并且孩子们自己动手搜集粘贴材料,班里的美劳区材料随之也极大丰富。当教师运用教育智慧,充分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转变观念,把收集材料的过程当作教育活动的开始时,不仅解放了自己,而且区域材料的价值也正在最大化。

由此,看区域活动发展的趋向,犹如一篇散文──形散而神聚。其活动内容、游戏形式、结构布局乃至材料投放都极具灵活性、开放性、富有弹性且具有动态感,但无论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着一个而进行,这个就是──为幼儿创设一个具有支持性的、高质量的、幼儿充满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宽松、自主、探索、创造中快乐地生活、个性地发展!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