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14

作业要求 :

教学设计:请参训教师结合自己任教学科的教学情况及培训课程所学内容,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教案)。 

要求: 

1.撰写内容条理清晰,知识准确、设计严谨; 

2.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抄袭,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教学设计请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如果有与教学设计对应的课件,可以以附件形式提交。(本项为选择性提交项) 

6.如您有学科教学时的照片,可直接粘贴在文档里,一并提交; 

7.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熊丹

教学设计要求

提交者:学员王辉    所属单位:涟水县第一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13    浏览数( 0 )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让学生了解信息发布的各种途径;②让学生能够完成将作品通过网络进行发布的操作;③让学生了解信息交流的各种途径,并且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参与两项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信息发布和交流的过程与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②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③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发布的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师生共同欣赏短片视频: 如何预防H1N1流感。H1N1流感是当前的社会热点,贴近社会现实,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情感。思考: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去获得预防H1N1流感的相关措施。
㈠信息发布
以上观看的视频短片是政府发布信息的一种方式,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取以上这些信息呢?(师生互动讨论)
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有电视、网络、报纸、广播、新闻发布会、社区宣传栏等发布方式。
我们知道了信息发布的方式,那么该怎样去发布自己的信息呢?(讨论)
局域网共享、QQ、E-mail、博客、网站、手机、论坛……
总结几种信息发布的方式:①提交到网上邻居的共享文件夹②FTP方式。③提交到网站上。
布置课堂活动:制作《预防H1N1流感》的宣传单并发布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平台上,同时同学间互相进行互评,课后检查交流。
㈡信息的交流
我们说信息的发布是手段,交流才是目的,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平常和同学朋友之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会通过什么方式?信息交流常见的方式有手机互发短信、QQ、E—mail、论坛等等我们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谈。
布置课堂活动:要求学生将你所知道的预防H1N1流感的小知识或者是你为预H1N1流感想到的一句主题口号发布到我们学校的留言板,和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发布到留言板的相关信息,及时地进行引导。(分组讨论)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了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的便利,不能因此忽略了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交流是任何一种交流方式所代替不了的,忽略了这种交流,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问题,为了教育学生要有节制地上网,不能沉迷于网聊。
总结:
方式
特              点
面谈
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交流
电话
跨地域的远程交流,不受地点限制
书信
进行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间隔时间随距离而延长
网络
可以多方面的交流(一对多、多对多),可采用文字、语音、视频等,传播速度快
手机短信
信息传播速度快,但容量有限
㈢信息发布的道德规范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社会,应该具备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但在信息发布与交流的时候不能随心所欲,想干啥就干啥?应遵守哪些道德规范?
案例1:近日,南川警方解救出被骗x疆女英英(化名)。不久前,一对x疆夫妇走进南川市公安局报案,称16岁的女儿英英近日和我市涪陵区一个叫田进的网友在乌鲁木齐见面后,与其一道来到重庆,并被骗到南川一发廊,逼迫当坐台小姐。国庆节前夕,一自称“陈艳”的女子给英英父母发短信,叫拿3000元钱赎人。民警以英英亲戚身份拨通陈艳的手机,对方答应当面交清赎金。“陈艳”如约前来索要赎金时被当场抓获,并很快说出了英英被软禁的地点,刑警们立即前往发廊将英英解救出来。(摘自《重庆晚报》)
案例2:女青年因涉嫌故意散布谣言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10天。这个新闻事件应该对学生的内心有较强的触动,有立竿见影的教育意义。同时告诉学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也有相关的处罚规定。
   通过这两则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养成文明的网络行为。教育学生如果碰到类似问题要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性。分辨是非,让网络成为大家学习和交流的好地方。
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提升练习:
1、网页设计好后,为了实现价值,应( )。
A.预览网页           B.检查网站         
C.规划内容           D.发布网站
2、正确的电子信箱地址是(  )
3、 2007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遏制腐朽落后思想文化传播,形成共赢的精神家园。下列关于网络问题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网络上存在许多不良信息,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B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情节严重者将受到法律制裁
C网络是一个纯粹虚拟的世界,人与人不会直接接触,无所谓道德问题
D网络黑客可能会盗走用户重要信息
(四)学生自评
学完这节课之后,学生打开教学管理平台中的自我评价,进行一个简单的网络自评。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让学生掌握信息发布与交流的方法,这对以后学生获取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迎合了新课改,也顺应时代发展,对学生终身学习是有益的。本堂课还通过提问的形式摸清学生是不是存在一些假问题、陌生问题,在对学生有了一定了解后再进行讲解,就会在有的环节上深入浅出,杜绝了空洞现象的发生,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的知识更容易掌握与巩固。
   (六)教学反思
这几课主要是运用社会热点、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自主探究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且相互交流感知体会。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