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14

作业要求 :

教学设计:请参训教师结合自己任教学科的教学情况及培训课程所学内容,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教案)。 

要求: 

1.撰写内容条理清晰,知识准确、设计严谨; 

2.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抄袭,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教学设计请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如果有与教学设计对应的课件,可以以附件形式提交。(本项为选择性提交项) 

6.如您有学科教学时的照片,可直接粘贴在文档里,一并提交; 

7.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王玉琳

教学设计要求

提交者:学员王金顺    所属单位:涟水县北集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13    浏览数( 0 )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本课根据四大名著《水浒传》第八回柴进门迎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改编而成,语言精练流畅、人物个性鲜明。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浏览、默读、朗读、品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感知、感悟林冲和洪教头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再通过赏读、反刍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展现林冲的“处处忍让”,洪教头的“步步紧逼”。接着进行迁移训练,体会并讨论课题中“打”字的精妙,从而促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以拓宽学习语文的途径,落实“用教材教”这一大语文观,不断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出一份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林冲谦虚、忍让、知礼;洪教头的狂妄、无礼、蛮横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动作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已学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3 林冲棒打洪教头 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哪几个人物?(林冲、洪教头、柴进)他们各是什么身份?

师:通过大家的发言,我们都明白了这样的关系,柴进是庄主,是主人身份。林冲现在是流配的犯人,路过这儿,受柴进厚待是客,洪教头是柴进请来教授武艺的师父。明白了一个人的身份容易,但是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就比较难了。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留下来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人物关系的梳理,便于学生对林冲尴尬的人生处境的的理解,为林冲和洪教头性格的展开埋下伏笔。)

3、出示:林冲是什么样的性格,洪教头呢?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了解一个人呢?老师交给你们九个字的方法:出示:“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性。”

(设计意图: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形成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二、学习课文2-3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林冲的动作,浪线画出林冲的语言;实心圆点画出洪教头的动作,空心圆画出洪教头的语言。

2、静思默想,在做出标志的地方写批注,那么怎么写批注呢?就是根据人物的动作、语言,在相关句子的旁边,写出你的感受或者收获。比如书中任务的的性格。

3、交流学习情况

1屏幕出现:“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指名读,来人是谁?这句话里面有动作吗?挺着胸脯人会怎么样?(脸就会往上仰)一个人脸老是往上仰会给人什么感觉?(骄狂)戴着的头巾又是怎样的?(歪的)这个人一出场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狂妄

2面对这么狂妄的洪教头,我们看看林冲的表现,屏显“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指名读。我们来看看林冲的动作,“站、躬身施礼”。你从中看出林冲什么性格?板书:知礼再次朗读,让我们一起读出知礼的林冲。

3面对彬彬有礼的林冲,我们看,屏显:洪教头全不理睬。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说:“这位是林教头。”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向让,便去上首座了。说说你们的感觉?(无礼)板书;无礼

(设计意图:着重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阅读和感悟,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现场的气氛。)

师:本来热闹的喝酒场面被洪教头一搅合,气氛变得非常的尴尬。人们常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林冲和洪教头素未谋面,可谓是萍水相逢,可是他却指桑骂槐,步步紧逼,现在我们不仅要看动作,还要看人的语言。

4屏显: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位犯人?”柴进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洪教头冷笑两声:“只应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便越发要跟他交手。柴进说:“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

1、指名读第一句,“何故”就是为什么,洪教头有疑问,读出疑问;“厚待”就是热情款待,读出洪教头的不理解: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连一个流配的犯人都要厚待?读出洪教头的惊讶!

师:听洪教头这么一问,柴进连忙解释,指名读: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师:是啊,八十万禁军教头,确实非同一般,洪教头服气了吗

2、指名读。洪教头冷笑两声:“只应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师:“怎么能如此轻信?”这是个反问句,言外之意就是什么?再读一遍,要读出反问的意思。

数一数,看看洪教头给林冲戴了几顶帽子:1、犯人2、依草附木的人3、冒称武师4、骗子 5、流配的犯人

师:五顶帽子犹如五把刀子,字字见血、句句伤人,再读洪教头的话。

3、我们来听听柴进的解释,指名读

师:没想到这句话不但没有让洪教头冷静下来,反而是火上浇油。

4、指名读洪教头的话,引导学生表演(火冒三丈跺脚跳起、拍桌子跳起、擂胸脯的跳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演,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理解文本,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一想,洪教头这个人怎么样?板书:蛮横

面对咄咄逼人的洪教头,林冲只回答了两个字“不敢”,还连说了两遍,“不敢,不敢”

体会林冲的想法:

1、虽然自己曾是80万禁军教头,可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家毕竟也是教头,怎么能放肆?要怎么读板书:谦虚

2、想到人家是柴进的老师呀,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个礼节我懂啊,于是林冲连说----要怎么读(有礼貌)

3、想到自己是个犯人,已经连遭不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忍着吧,于是林冲连说——要怎么读?板书:忍让

师:尽管洪教头一再挑衅,但林冲处处退让,本来事情就可以结束,可是我们看柴进又添了一把火,指名读:柴进说:“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

过渡:事已至此,林冲已是骑虎难下,只有应战这一条路了。

三、学习课文4节

1、师读:月亮已经上来了,照得厅堂外面如白昼。瞧——

2、屏显,学生读: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来!”

师说:“洪教头先脱了衣裳”,那叫——摩拳擦掌、赤膊上阵,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

3、学生再读:“来!来!来!”(要读出急不可待的样子)

师:别忘了洪教头那可是当一切准备停当,运满丹田之气,最后才喝道——“来”!“来”!“来”!

4、学生再次读:“来!来!来!”(读出胸有成竹)

师:这人要露脸,山都挡不住。这场比武宛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这要是李逵,肯定也跟着喝道“来来来”,我怕你这鸟人怎地!可是林冲呢?

5、指名读: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师:洪教头已经把林冲逼到了墙角,再无退路可言。看看他是怎么拿起一条棒子的?(只好)

师:纯属被逼无奈,再听他的话,还带着一个“请”字,林冲是多么的谦虚啊!

6、学生再读:“请教了。”

师:多么知礼,忍让、谦虚的林冲!

(设计意图:语文来源于生活,英雄人物也不能生活在真空里,通过体会林冲的瞻前顾后,领悟他内心的矛盾。)

四、学习课文5-6节

1、指名读

2、人们常说,听话听音,出示: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林冲这是何意?

3、我们再看柴进,出示:柴进说:“慢!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谁就将银子拿去。”说着将一锭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柴进这样做有什么用意?

五、学习课文7-8节

1、自由读第7小节

2、师:在比试的过程中,谁是进攻的一方,谁是防守的一方?洪教头共打了几棒?体会“举火烧天、劈头打来”他手下留情了吗?林冲还了几棒?结果如何?林冲手下留情了吗?

3、师:洪教头用了浑身的功夫,林冲只 “一横、一退、一扫”就结束了战斗,你认为这是一场棋逢对手、势均力敌的比试吗?洪教头取得了什么样的下场?

4、齐读最后一节

5、比较洪教头的前后表现,屏显:

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的走开了。

师:他羞在那里,惭在何处?

6、你现在能明白为什么“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忙叫庄客杀鸡宰羊,厚礼款待。”了吧?

(设计意图:通过再通过赏读、反刍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展现林冲的“处处忍让”,洪教头的“步步紧逼”,以至于最后自取其辱的下场。)

六、围绕课题,体会用字的精炼

1、回顾课文,师:洪教头是什么原因倒地失败的(一扫)?

2、那为什么课题不用“扫”而用“打”

3、指导:请同学们大声说“扫”和“打”谁更响亮些?如果有个同学轻轻地扫了你一下,你不乐意了,去老师处告状,你会怎么说?

总结:因为“打”字读起来声音更响亮些,“打”又包括“扫”所以用“林冲棒打洪教头”。

师:这个“打”用的好啊,它打掉了洪教头的“狂妄、无礼、蛮横…”打出了林冲的“知谦虚,忍让…”所以,我们要时刻记住: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切不可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现在,你么明白了课前提的三个问题了吗?让我们在荡气回肠的《好汉歌》中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体会用词的精妙,感悟语文的魅力。进一步形成运用语文的能力。)

4、播放《好汉歌》

七、作业

1、再读课文和《水浒传》5-8回。

2、改写本课,假如是李逵或鲁智深和洪教头比试,结果会怎么样。

 

板书设计

 

  23 林冲棒打洪教头

  打出 打掉

  谦虚 狂妄

知礼 无礼

忍让 蛮横

…… ……

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性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