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截止日期 : 2016-12-15

作业要求 :

教学设计:请所有学员结合自己任教年级的教学情况及培训课程所学内容,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教案)。 
要求: 
1.撰写内容条理清晰,知识准确、设计严谨; 
2.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抄袭,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教学设计请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如果有与教学设计对应的课件,可以以附件形式提交。(本项为选择性提交项) 
6.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朱婷婷

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朱梅玲    所属单位:涟水县涟城镇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13    浏览数( 0 )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61-63页内容。

教学目标:

(一)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二)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三)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四)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和学具

教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长的纸条,课件。

学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图钉,钉书钉,一条绳子,没削过的新蜡笔一支,装墨水瓶的空盒一个,三张纸条(分别长3厘米、4厘米、5厘米),5分硬币一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提问:谁能说一说你的课桌面有多长?

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盒、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5个铅笔盒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7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样说明其长度。

叙述:有的同学说课桌有5个铅笔盒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7 那么长,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 。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展开

(一)   认一认

1.请你拿出你的尺子,仔细观察,发现尺子上有些什么?

2.在学生回答有数字时,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读一读,并告诉学生:这些数字在尺子上叫刻度数,再让学生找到刻度“0”,说明从刻度0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

3.在直尺上每相邻两个较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二)   比一比

1.教师让学生拿起尺子,看看1厘米有多长? 用两个手指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

2. 请同学们用尺子分别和图钉长、钉书钉的宽比一比,并说明图钉的长、钉书钉的宽大约是1厘米。

3.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在学生回答后,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三)   找一找

1.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学生自由回答,并要求学生说清楚“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2.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

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出2厘米、3厘米、5厘米的长度吗?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交流时让学生数数有几个1厘米?并让同桌相互比划一下你找的有多长。

3.小结:①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② 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四)量一量

1.学习用厘米量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叙述:量纸条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2.学生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将你事先准备好的三张纸条拿出来,量一量,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每量完一条,把量得的结果写在上面。

看一看手中新蜡笔长________厘米。

从图中看出蜡笔长8厘米,如果让我们去量削尖的蜡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由学生拿出自己削尖的铅笔,实际量一量,从而得出可以借助三角板来量。

量一量


 

 


 

 

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因为每个同学手掌宽度和一 长度不尽相同,只取整厘米即可。

3. 老师的尺子断了,还能拿它来测量物体吗?教师用课件展示,并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后让学生分组汇报。

(五)画一画

1 试着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不会的可以看看书上是怎么画的)

2 指名学生上黑板示范,边画边说。

3 让学生检验,用尺子量一量所画的线段是不是5厘米。

4 师小结:画线段时,最好从刻度0开始画,几厘米就画到刻度几。

三、总结

一)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1)在(   )里填“米”或“厘米”。

 床长2  

粉笔盒高8   

树叶长10   

国旗高15   

练习方式:学生独立练习,教师集体评讲。

2)每人拿出一根绳子,量出3厘米,5厘米,9厘米,给相邻的同学看,把每次量出的绳子互相比一下,如9厘米的绳子一样长。

3)在○里填上“>”“<”或“=”。

 8米○8厘米    1米○100厘米    90厘米○1

独立练习,评讲时让个别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2.发展性练习

1)量一量

量装墨水瓶的空盒,它的高是(    )厘米。

量数学课本,长(    )厘米,宽(    )厘米。

练习方式:让一两名学生汇报结果,并展示测量过程。

2)量一量下面两个图形每边的长度。


 

 

3.思考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5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5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8).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来量。


 

 

(二)小结

①让学生看书质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③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合作运用厘米作单位测量家里的日常用品。

教学设计说明

1.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原动力之一,再加上低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强,所以这节课我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新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而长度单位厘米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小朋友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课桌的长,由于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的数量就不同.非常不方便,实际需要用统一单位的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十分自然地引入新课,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以主人翁态度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2.本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执教者把数学还原为学习者的经验与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学习中,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通过认一认、比一比、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等直观手段获得1厘米的感性认识。如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课堂设计中,通过认一认尺子上1厘米的长度,再比一比图钉的长、手指的宽、钉书钉的宽有多长,并找一找2厘米、3厘米、5厘米的长度,这样层次分明地通过观察形成概念;然后再让学生量一量纸条等物品的长度,以进一步让学生探究学习,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最后让学生画一画,画出已知长度,从中掌握画线段长度的要领,强化新知、掌握新知。这样学生在充分感知、观察、比较、概括、语言表达有机结合的过程中,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逐步建构起抽象的数学知识。

3.在经过紧张的探索新知后,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本节课的课尾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既有判断、比大小等基本练习,又有测量动手操作题,在题型设计上注重有层次、有坡度,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忘记疲劳,积极思考,让绝大多数人通过练习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在指导学生量物体的长度时,除了老师示范外,充分让每个学生操作,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让学生将自己测量的结果在小组互相比划、交流和讨论,以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索的兴趣。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