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及撰写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15

作业要求 : 

 教学设计:培训期间,学员需按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请参训教师结合自己任教学科的教学情况及培训课程所学内容,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教案)。 
要求: 
1.
撰写内容条理清晰,知识准确、设计严谨; 
2.
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3.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抄袭,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
为方便批改,教学设计请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
如果有与教学设计对应的课件,可以以附件形式提交。(本项为选择性提交项) 
6.
如您有学科教学时的照片,可直接粘贴在文档里,一并提交; 
7.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陈永

“教学设计”及撰写要求

提交者:学员徐海燕    所属单位: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    提交时间: 2016-12-02    浏览数( 2 ) 【推荐】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定义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就是消费者在一定的购买欲望的支配下,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购买商品的行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商品的不断丰富,消费者在商品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已经称为企业营销的核心,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已经成为商品销售的决定因素。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由购买愿望引起的,而购买愿望又是由消费需要引起的。

当购买欲望和能够满足相应消费需要的客观事物相联系的时候,就产生了消费动机,在动机的支配下,产生了购买行为,并依次经过寻找、选择、购买、使用和评价五个阶段。评定的效果会对原来的需要产生对比,通过对比来反馈修正下次的购买行为,开始下一个循环。

解释: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是购买行为的起点,需求引起动机,动机决定行为。

由于消费需求具有层次性、复杂性、无限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所以消费需要能够不断激发每一次的购买行为,也能影响下一次的购买行为。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购买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和主观原因。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和根源,动机是引起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

自身一定强度需要的驱使产生购买动机,因此它是购买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

当外界客观条件成熟后,动机才会推动购买行为的发生。

购买行为的实际起点是寻找信息。

寻找信息的内容丰富,包括:购买的商品内容、购买的地点、购买的时间、购买的方式、购买的备选方案

购买行为的外部表现是选择

购买的决策阶段是购买,购买决定一经确定,随及转化为购买行为,进行商品的购买。

使用是对购买行为产生评定的前提,购买者体验商品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以便验证自己的选择和购买是否明智。

评定是消费者对消费结果的总结和评价,是消费者对个人购买决策的最终检验。

满意的购买体验,容易产生重复购买或扩大购买行为。

不满意的购买体验,将产生调整或改变原来的购买行为,进行重新购买。

因此购买者的评定,决定了购买者今后的购买行为导向和购买方式。

消费者市场中的购买行为变化莫测、复杂多样,企业要紧紧围绕购买行为的七个基本环节,正确把握消费者的行为特点,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便可以实现企业的经营行为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统一。

如买牙膏:

牙膏是生活性的需求,这种消费需求是一直存在的。

当牙膏用完了,就产生了购买动机。

如果你是一个易变性的消费者,可能会愿意收集一些牙膏的信息。每种牙膏有不一样的侧重点,有药物牙膏、美白牙膏、清新口气的牙膏、还有全效牙膏。经过信息的收集,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选择了,然后购买,使用,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来决定是否从新购买。当然最初的消费需求或对产品的预期也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

但是注意这只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基本模式。目前较流行的一种模式是:

(一)刺激阶段:内部刺激、外部刺激、主观刺激、被动刺激

特点:消费者所受刺激既可能是由外部因素产生的,也可能是由内部因素产生的;既可以是主动刺激,也可以是被动刺激。主动刺激、被动刺激主要反映消费者受刺激时的状态,它揭示了刺激消费者的途径;而外部刺激、内部刺激揭示了刺激消费者的许多具体刺激点,实际上它们均有可能成为消费者产生不足之感的决定因素,只是对于不同的消费者具体情况有所不同而已。

(二)不足感阶段:有不足感就会产生消费的需要

(三)求足阶段

特点:

1消费需要只有具备一定条件后,才能转化为购买动机,条件为:

(1)消费需要的强度要达到一定程度;

(2)市场有能满足其需要的对象。

2购买动机是可以诱导的。

(四)收集信息阶段

特点:

1.消费者会设法收集尽可能全面的资料;

2.该阶段是营销部门引导消费者实现被动购买的最佳时机。

(五)分析评价阶段

特点:

1.消费者是以自己的选择标准来评价商品的,总的要求是物美价廉;

2.当消费者对商品缺乏了解时,其亲朋好友等人的意见常常有决定性的影响。

(六)购买决策阶段

特点:

任何一个因素均可能导致消费者作出不购买的决策。

(七)购买行为阶段

特点:

消费者做出了购买决策,并非就是实际购买行为。在购买中还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如:资金的问题),可能最终出现不购买的结果。

(八)产品使用阶段

特点:

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情况可以反映出消费者对所购产品的认可、接受及满意程度的高低。消费者购买了产品后,可能会正常使用该产品,也可能会非正常对待之。而发生这种情况的绝大多数原因在于该产品未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情况,有助于掌握其对产品、企业的满意程度。

(九)消费体验阶段

特点:

1.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会影响其购后评价和其下一次购买行为;2.消费者购后感觉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其要发生的购后行为,从而对企业产生有很大影响的好坏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3.有些消费者还会将其消费体验向其他人传播。

(十)购后评价阶段

特点:

消费者的购后评价不仅会影响其本人的下一次购买,也会影响到其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直接影响到商品的下一期销售效果。

(十一)购后行为阶段

特点:

消费者的购后评价不仅会影响其本人的下一次购买,也会影响到其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直接影响到商品的下一期销售效果。

(十二)产品处置阶段

特点:

1.消费者对产品的处置情况可以部分反映出消费者对所购产品的认可、接受及满意程度的高低;

2.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处置情况,有助于我们掌握其对我们的产品、企业的满意程度;

3.对有些产品而言,如果处置不当,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案例列举:淘宝——亲,今天你淘了吗?

只要有无线网,只要有智能机,你就能随时随地上网闲逛。

你的消费需求可能并不明确,但是随着刺激越来越多,你会产生不足感,进而想满足这种不足,因此就有了以下一系列的购物行为。

购买者购买行为的类型

购买行为千差万别,但也有规律可循。

有三个划分标准:

按按购买者购买目标的选定程度划分:全确定型、半确定型、不确定型

按按购买者购买的态度和要求划分:习惯型、理智型、经济型(价格型)、冲动型、情感型、疑虑型、不定型(随意型)

按购买者在购买现场的情感反应划分:沉实型、温顺型、健谈型、反感型、傲慢型

按按购买者购买目标的选定程度划分:

全确定型:购买者购买的目的性非常强,能主动提出购买商品的要求,而且只要商品符合要求,就会毫不犹豫的购买。

营销者需要认真观察其购买行为和语言表达,想办法满足其购买欲望即可。

半确定型:购买者已有大致的购买目标,但是不是特别明确,需要多次的选择和比较才能做出购买决定。

营销者需要耐心细致的介绍商品,做好顾客的参谋,引导顾客做出最终的购买决定。

不确定型:购买者没有明确的购买目标,购买时主要以观察为主,偶遇到感兴趣或合适的商品也会购买,否则会放弃购买。

营销者应让消费者有一个充分自由、没有压抑感的购买空间,当他考虑成熟的时候,帮助他做出购买决定。

按按购买者购买的态度和要求划分:

习惯型:购买者往往根据以往的购买经验和使用习惯进行购买。不需要挑选和比较,就可以做出购买决定,重复购买、行动迅速。

营销者只需要帮助其实现购买即可。

如:常用的个人日用品(纸巾、袜子、内衣、洗发水等)

理智型:购买者的主动性和主观性较强。购买经验和对商品的认识,周密的分析和思考。购买者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营销者应尊重其选择,适时加以赞许和肯定,不要过多的参与意见,以免引起对方的反感。

经济型(或价格型):购买者重视经济实惠,对商品的价格异常敏感。

营销者应对其强调商品的物美价廉、物有所值,帮助其挑选适合其心理价位需求的商品。

冲动型:购买者易受客观刺激物的影响,情绪易冲动,甚至失控。重视直观感觉和个人兴趣,忽略商品的用途和性能。

营销者应帮助其认识商品的同时,利用外观质量和广告宣传,帮助其挑选到实用好看的商品。

情感型:购买者情感体验深刻,想象力和联想力都非常丰富,审美感觉比较灵敏,购买时容易受情感的影响,产生幻想。

营销者应当适当的营造购买氛围,以情促销,满足消费者的情感要求。

疑虑型:购买者选购商品时小心谨慎,疑心大,从不冒失仓促做出决定。此类顾客挑选商品时动作缓慢,费时较多,还会因犹豫不决而中断购买,即使购买也会担心受骗。

营销者应耐心接待,并对其购买行为适时赞赏,鼓励其大胆购买,并保证期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

不定型(随意型):此类购买者属于新购买者,缺乏商品知识和购买经验,对商品没有固定的偏好,一般是应急购买、随意购买或奉命购买。

营销者应热情的给予帮助,细致的介绍商品,帮助其实现购买商品的意愿。

按购买者在购买现场的情感反应划分:

沉实型:购买者在购买活动中,沉默寡言,感情内敛,举动细微,购买态度慎重,交际适度,只围绕有关商品内容的话题,反感其他话题。

营销者应端庄有礼,举止适度,与顾客交流时要注意语言的选择,不要过多的与顾客进行语言交流。

温顺型:购买者在购买活动中,往往遵从营业员的介绍和意见,并能较快做出购买决定。购买者对商品本身并不过多考虑,但是注重营销者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营销者应以诚恳的态度来对待顾客,在揣摩顾客的实际需求后,介绍最适合顾客的商品,帮助顾客实现购买。

健谈型:购买者在购买活动中,往往话语较多,愿意与营业员或其他顾客交流意见,富于幽默,爱开玩笑,忘乎所以,甚至忘记需要购买的商品。

营销者应让其畅所欲言,了解其真实的购买意图,将话题适时的引导到所要购买的商品上。帮助其完成购买。

反感型:购买者在购买的过程中,非常警觉,抵制别人的意见,不仅不信任甚至会流露出讥讽的情感。

营销者应态度诚恳,实事求是介绍商品,让顾客自己冷静的分析商品,自己做出购买决定。

傲慢型:购买者在购买的过程中,态度傲慢,语言表情都神气十足,甚至会用傲慢的口吻提出要求。对营业员的服务要求极高,稍有不合意就争吵。

营销者应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避免冲突,想办法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购买决定。

(设计情景剧:顾客和营业员——买卖双方【可以在结束时加入歌曲爱情买卖——“爱情不是你想买想卖就能卖”】,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会购买行为,正确判断购买者购买行为的类型并提出营销对策)

现实的购买行为并非如此简单。购买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经济条件、空余时间和心理状态等各方面都会不同。除此以外,购买环境、购买方式、商业类型、供求状况、营业员仪表与服务质量等各方面都有不同,它们都会影响购买行为,出现购买行为的差异现象。

所以营销者研究分析购买行为的时候,需要结合商业活动的现实环境、购买者的言行特点以及他们对商品的心理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随时采取相应的营销措施。

课堂总结:

课后思考题:消费者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其特点对企业的营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简述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基本模式。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类型有哪几种?

教学反思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