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小学语文(1)班教学设计截止日期 : 2016-12-15

作业要求 :

教学设计:请各位老师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情况及培训课程所学内容,提交一篇教学设计。

要求:

1.撰写内容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环节完整;

2.字数不得少于1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抄袭,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教学设计请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如果有与教学设计对应的课件,可以以附件形式提交(本项为选择性提交项);

6.请在截止日期12月15日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作者 :陈佩芹

小学语文(1)班教学设计

2016-12-02提交者:学员丁慧芹浏览(0 )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教材简析《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七组的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一块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切不可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运用联想,借事说理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

学情分析:

由于孩子理解能力有限,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兑换文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
、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4
、联系实际谈谈学了课文的体会,并试着写写自己的人生格言
 
教学重点:
    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直奔主题

“夏景一夜无人见,十里麦穗迷人眼。”黄灿灿的麦田流光溢彩,多么引人注目啊!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走进这块文化土壤深厚的麦地,与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真诚的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感受他的智慧,去寻找那——(齐读)最大的麦穗

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几话?请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

哪三句话?谁找出来读一读?(出示)

(过渡语)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精辟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我们今天不妨就从苏格拉底的这三句话着手,来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来解读这位哲学大师的精神世界。

二、第一句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

2、你们听懂苏格拉底的话了吗?这是苏格拉底对弟子提出要求的一句话,他要求弟子什么?“只许进不许退”意味着什么?(就是要求弟子们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

你读懂了字面的意思,很不错,能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

(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严肃、命令)请你来做一次苏格拉底,读一读这句话要让弟子们听懂你的话。

 小结:看来大家不仅体会得好,读得更好。苏格拉底提出要求后,于是弟子们纷纷走进麦地,去摘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摘到了最大的麦穗了吗?结果怎样?

【设计理念:不同层次的阅读,为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搭建有力的平台,为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创造了最大的可能】

三、第二句话

“你们已经到头了。”

1、谁来读一下?

2、几个字?(七个字)这七个字告诉弟子们什么?

3、从这七个字中你还读出了什么?

(时间到头了,生命到头了,机遇没有了……)

4、苏格拉底会带着怎样的表情或语气来说这七个字?(惋惜、气愤、微笑……)

5、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6、弟子们此时的心情怎样?他们很失落,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齐读 第5小节最后一句话(出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似乎在嘲笑他们)并理解“如梦初醒”。

7、难道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从哪些地方看出弟子们是很认真地对待的?我们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边读边在书上批注、圈圈画画,写出自己的体会,感受等,同桌也可以交流、交流。自由读第3-4小节,交流 。

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学生自由读、写批注、讨论交流

(过渡语)同学们真是用心去朗读了34自然段,所以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指名感情读、谈体会、互相交流。

这段话对弟子们进行什么描写?弟子们有哪些表现?用“有的弟子……,有的弟子……,还有的弟子……,他们总认为……,他们总以为……。”说话。

8、你能将弟子们的表现表演出来吗?然后中央电视台记者要来现场采访。

每组推选一个代表,感兴趣的也可以站起来表演。(分别是低头前行的、两手空空的、光看光摇头的、捡了一穗又随手扔掉的弟子)

学生表演时,师大声说:“你们已经到头了。”

9、(师)记者: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来到了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让弟子寻找最大麦穗的麦地里现在来采访一下,正当你还沉浸于寻找最大的麦穗时突然听到了苏大师的句话,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为什么?(强调抓住眼前的一穗)……让我们再来读第5节的这句话,再次感受弟子们的这种心情。(出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似乎在嘲笑他们)

10、是呀,机会就这样在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中从指缝间悄悄溜走了,到头来手中空空如也。在这里,我们固然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有句诗说的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是旁观者,我们比弟子们更清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指名说)

10、小结:看来,我们都比苏格拉底的弟子更出色。

【设计理念:“采访”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换位想象,揣摩体验,感同深受,使学生收获到了文字隐藏的东西,学生对“茫茫麦田里,抓住手中的一穗,才是最重要的”这一道理已有了认识。“为弟子提建议”这一环节再一次将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情景之中,与文本的主角对话,不断地叠加,强化真切的体验,使之聚集,生发出新的深刻的认识】

四、第三句话

1、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出示,指名读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2、这时候,苏格拉底又会以怎样的语气对他的弟子们说这样的一段话呢?并读出

苏格拉底_______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3、明确两个:“一穗是最大的”和“最大的一穗”的含义。你认为苏格拉底这句话中最有分量的是哪一句?(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4、 指名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苏翁之意仅仅在于“麦穗”吗?那么更在于什么?

在这儿苏格拉底把麦地比作……(我们的人生),麦穗比作……(机遇),那么,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_里肯定有__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的。”

5、看来苏格拉底的每句话里都蕴含着更深的意思

6、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跟弟子们说了吗?为什么不说?

是的,这就是苏格拉底的智慧所在,这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就是要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位高明的老师!

弟子们明白苏格拉底的良苦用心了吗?弟子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设计理念:在学习的基础上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领悟要领,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学生的情感此时已经有了一个“井喷”的欲望,此时的角色变换已超越了“角色变换”本身的含义,这是一次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五、感悟道理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请同学们把这一节读一读

2、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 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齐读

3、理解这段话的含义。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麦穗就是出现在眼前的机会,麦地就是人生。)

4、理解“最大的一穗”“颗粒饱满的麦穗”“追求应该是最大的”“眼前的一穗”分别指的是什么?

5、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6、突出显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小结:是呀,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才能离我的追求更近。你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1)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指名三、四名学生说。(注意点评)

2)小结: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只有抓住机遇,把握住今天,我们才能拥有明天!(板书)

3)同学们,让我们默默地记住这句话,在心理轻声地对自己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让我们自信地对自己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让我们释放出来,大声地,自信地对自己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7、一晃,一课将结束,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聪慧,变得有个性,变得更有创造性!你们呢?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同学们,希望你们好好利用它,记住,机会不会来敲第二次门。

【设计理念:最后一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假如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讨论,看似轻松愉快,但恐怕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体会,会深于表面,通过教者的点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加以理解,能使他们豁然开朗。】

8、这两句名言让我们共勉:(出示)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的人。——查理·艮科尔

 齐读:“明于选择,智于放弃。这样才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最大的麦穗’。”

【设计理念:出示有关机遇的名人名言是文章中心提炼,旨在能够从拓展阅读的形式,来增强课堂的延展性。】

六、走出文本,回味无穷

同学们,走出那金灿灿的麦地,回首今天快乐的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这堂课的所得所获,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怎么说?可以加上自己的名字这就是你的名言,可以,走到前面大声地读给同学听,可以把你的名言写在黑板上。

学生写一写、读一读

今天,我们人人都收获了一株——(齐)最大的麦穗,咱们——不虚此行!

【设计理念:要求学生运用积累,创新实践,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入社会,拓展了学习资源,拓宽了学习渠道,提高了语言的能力,真正体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七、布置“每日一写”

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附:板书             

最大的麦穗

抓住机遇

把握现在

【设计理念:这个板书简洁明了,主旨突出,揭示了人生道路上,要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必须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才不会“错失良机” 虚度光阴,一事无成的人生哲理。】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