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截止日期 : 2016-12-15

作业要求 :

请参训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培训课程所学内容,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教案)。 
要求: 
1.撰写内容条理清晰,知识准确、设计严谨; 
2.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3.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有设计意图。 
4.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抄袭,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5.为方便批改,教学设计请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6.如果有与教学设计对应的课件,可以以附件形式提交。(本项为选择性提交项) 
7.如您有教学时的照片,可直接粘贴在文档里,一并提交; 
8.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张桂霞

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刘海芹    所属单位:涟水县南禄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03    浏览数( 9 )

                      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931

教材分析

    教材在学生已有的对轻重感知的基础上,安排千克的学习,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其他质量单位奠定基础。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先从实际情境中引出称量物体轻重的必要性,再认识各种各样的秤,引出计量单位千克,然后通过观察秤面和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并感受一千克。教材还在“想想做做”重安排了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千克的认识。最后教材结合认识千克,在“你知道吗?”栏目中介绍旅客乘坐火车或飞机时可以免费携带行李重量的规定。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千克”的概念。

教具准备

    台秤、大小不同的苹果数个、鸡蛋20个左右、500克食盐数袋、一千克包装味精数袋、2千克大米一袋及其它物品。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体验“轻重”。

    1在生活中经常要比较物品的轻重。瞧,今天老师带来了包装大小差不多的两袋食品,一袋是红枣,一袋是花生。

    2. 师:猜一猜,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袋食品究竟哪袋重,哪袋轻呢?

    3. 师:找到办法了吗?

    4. 如果要知道这袋红枣到底有多重呢?就要请谁来帮忙了呢?“秤”是最好的帮手。

       [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物品有轻有重,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进入数学学习情境。]

  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1.你见过秤吗?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见过了哪些秤?谁愿意先来介绍一下?
    2.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秤,让我们一起欣赏。
    3.
刚才我们欣赏的那些秤,都是一些常见的秤,都可以用来称物体有多重。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秤。比如有些卖菜的阿姨经常就使用这种秤: 台秤。
   
三、认识千克

   1. 了解台秤,初识千克。

  (1)(定格放大)仔细观察盘秤,你都看到了什么?

  (2)上面的盘子叫做托盘,它是用来放要称的物品的,下面的圆盘叫做刻度盘。为了让小朋友看得更清楚,老师把它放大再放大,观察刻度盘,你看到了什么?(有数,一根指针,字母kg

   (3)在称物品时,如果红色指针指着1,你知道表示重多少吗?(1千克)

   (4)课件出示:称一般物体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kg是千克的符号。(板书: 千克、kg)(闭上眼睛,再记忆一遍)

   (5)如果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那么如果秤面上指针指着2呢……指到几就是几千克。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 

    [说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在生活中见到的秤,唤起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引导学生通过对刻度盘的观察,了解了盘秤的使用方法,也自然地引出千克]

    2. 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 活动一:掂一掂

     ①这两瓶水重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

     ②想不想自己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呢?先把两瓶水放在一起。

     ③下面根据老师的要求来掂一掂。

       左手掂一掂。放下。

       右手掂一掂。

       闭上眼睛,再掂一掂。用心好好体会,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

     ④师:1千克有多重呢?1千克就是小朋友掂的这两瓶水这么重。

    (2)活动二:估一估1千克的物品

      (1)几本数学书大约是1千克。

    3. 活动二:估一估1千克的物品。

    4.活动三:称一称1千克的物品。

    ①想不想自己动手称一称。我选两组的小朋友来称一称。一个人负责称,一个人负责数个数。其余同学观察指针的变化。称什么呢? 

    ② 1千克的桔子有多少个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生汇报,师板书个数。  

    ③师:咦,同样都称的是1千克的桔子,一组称的是10个,另一组称的却是35个。

    ④学生交流想法。

    ⑤小结:1千克的同一种物品,由于它们大小不一样,数量也就不一样。单个物品重一些的,它的数量就少;单个物品轻一些的,它的数量就多。

     师:刚才我们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受了1千克有多重,那你现在来拎一拎书包是不是也重1千克呢?

    ②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

   活动四:称一称2千克的书包。

    ③你能在书包放进或拿出一些物品,使称出的结果大约是2千克?

   过渡: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解决一些关于千克的数学问题。

    [说明: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四、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师:下面我们一起去超市逛逛。

    1. 师:这个盘秤最多可以称几千克的物品,指针的位置差一点就到,几了,可见这个西瓜比4千克略轻一些,可以说成  "大约4千克”。

    2.理解“净含量”。

   (1)老师还带来了一袋盐水鸭。咦,你怎么知道它重1千克呢?

    有谁知道“净含量”表示什么意思吗?它是指包装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如果把这袋盐水鸭放在台秤上称,指针是不是就指在一千克上呢?为什么? 

    小结:“净含量”是指包装袋内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大米和4袋大米。

    4. 理解“载重量”。

   (1)乘过电梯吗?一般电梯上都有类似“载重量”这样的标志: 你知道表示什么意思吗?“载重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载重量”是指能负担的最大重量。

   (2)载重2000千克就是指最多只能运2000千克的货物,不能超过2000千克。如果这辆大卡车载的货物超出了2000千克,那就属于超载了。超载是很 危险的,我们今天认识了千克就可以判断一辆汽车是否超载了。看来数学知识还真有用呢。

   五、课堂总结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课后请小朋友:

     1. 到商店里去看一看,了解哪些物品重1千克。

     2. 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看你能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课件出示)  最后老师有两句话想送给小朋友们: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愿小朋友学得更多,学得更棒!



 




 
 
 
 
 
 
 
 
 
 
 
 






 

老师评语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