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提供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截止日期 : 2016-12-13

作业要求 :请各位参训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及培训课程所学内容,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教案)。

    要求:

    1.撰写的教学设计目标要明确,条理要清晰,环节要合理,知识要准确,设计要严谨。

    2.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或抄袭,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教学设计请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如果有与教学设计对应的课件,可以以附件形式提交。(本项为选择性提交项)
    6.如您有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时的照片,可直接粘贴在文档里,一并提交;
    7.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张海芹

提供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凡蓉    所属单位:涟水县河网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03    浏览数( 0 )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这是一篇人物故事,在老师知道下能给课文分段,学习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校内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

复习生字词,学习课文2——8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学苦练的精神,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                                 直揭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7课《徐悲鸿励志学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我们已经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同学们都记住了吗?这会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好吗?(出示课件词语)谁来读给老师们听听?个别读、齐读。

2、我们还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啊?生答(课文主要内容: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的13节写了徐悲鸿学画的起因,我们已经学过了课文第1节,谁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学习的感受呢?生读。

3、师小结过渡:你的朗读老师听出了一些人的嫉妒,我们来看看这些人是怎么嫉妒徐悲鸿的呢?

二、                                 学习新课

1、出示课件学习第2节“一天,一个外国人……

⑴指名读第2   谁能比他读的更好   再读

⑵指导读好“很不礼貌”“”“别以为”“你们中国人

⑶说一说,这个外国人为什么不说“徐悲鸿”而说“你们中国人   (为了加深学生对外国留学生话的理解,教师叙述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在国外常常遭人白眼和看不起的社会现实,使学生知道徐悲鸿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深入理解外国留学生话中的意思。再读外国留学生的话。 )

2、过渡,面对外国人轻视和偏见徐悲鸿是什么感受?出示课件学习第3节。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他知道—--?生读课文画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1)“必须”是什么意思?

2)“他们”是谁?

3)你认为“真正的中国人”是怎样的人?(学生回答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

3、引语过渡学习第4节。他要用事实证明他会怎么做呢?(读课文找一找,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同位置合作讨论)

4、学生交流:

1)“从此”是什么意思?也就是从  被外国人激怒  开始。

更加奋发努力”指在他原来就“刻苦努力”的基础上说的,文中把徐悲鸿比作什么?骏马

师:是啊,你们看这匹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不就是徐悲鸿最好的写照吗?

设疑:文中写了哪些事例来说明徐悲鸿如何发奋的呢?

6、学习第56节。

1)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徐悲鸿的忘我精神。板书关键词:潜心临摹

 练习用“一……就……”练习说话

是什么动力让他这样“潜心临摹”呢?

读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学习第6节板书:“生活清苦

他生活清苦到什么样呢?(和我们比,每天在家吃的饱饱的,到了学校零食不断吗?那他的生活是一个怎样的清苦呢?读句子体会十分清苦

又是什么动力让他这么做呢?再读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7、学习第三段(78自然段)

⑴、过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努力的结果如何?出示课件学习第7自然段。指名读第7自然段。

   ⑵、同学们,徐悲鸿取得这样的成绩和他什么有关?(励志)(圈出题目中的励志一词)是啊,他励志学画不仅为了自己,更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正如他所说: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⑶、此时,我们不禁又想起了那个外国人,如果他知道了徐悲鸿的成就他会怎么样呢?学习第8自然段(出示课文内容)抓住“震惊”、“鞠了一躬”“有眼不识泰山”理解课文,“震惊”可以换成“震动、惊讶”。“有眼不识泰山”(是那个外国人承认了自己的无知很浅薄,感受到那个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的重新认识以及他的忏悔。)

⑷、前后文对比突出徐悲鸿为国争光的精神。

⑸、现在我们感受徐悲鸿为我们中国人争了一口气了吧!

三、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1、课文用了两个具体事例正面描写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板书:正面描写)还通过那个外国人前后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衬托了徐悲鸿的学画的成就。(板书:对比)

2、我们读了《徐悲鸿励志学画》这个故事,徐悲鸿励志的精神为中国人争了一口,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人有了志向就有了奋斗的动力,只要执着追求就会成功。此时,老师送你们这样几句话(课件出示名言)学生朗读。

3、徐悲鸿的故事还告诉我们,时刻把祖国放在心中取得成就的价值就更高!同学们,现在我们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争光吧你!你们看:邓小平爷爷是这样把自己和祖国联系在一起的。(出示邓小平名言朗读)。但时间给不一样的人带来的结果却大不一样哟!我们看看你该做什么样的人呢?(出示课件:鲁迅名言  朗读)

学完了课文看看老师给你留了什么作业!

四、作业布置

   课件出示

    1、熟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学一学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精神,写一写我的志向

【板书设计】

            徐悲鸿励志学画

                                      

            潜心临摹

            生活清苦

           (正面描写)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