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美术第一次作业截止日期 : 2016-12-13

作业要求 :

请各位参训的美术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及培训课程所学内容,提交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 ,题目:《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要求:

    1.撰写的教学设计目标要明确,条理要清晰,环节要合理,知识要准确,设计要严谨。

    2.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或抄袭,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教学设计请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

    5.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钟玉飞

美术第一次作业

提交者:学员孙可训    所属单位:涟水县实验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04    浏览数( 0 )

 

1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教学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与揭题

1、大自然风景图片欣赏。

2、揭示课题。

二、欣赏与比较

1、南北二宗,风格不同。

2、“一角”“半边”“米氏云山”

3、笔墨情趣,诗情画意。

4、画山画水,记录变迁。

5、山水寄情,山水表心。

三、思考与探究

山水画如何表现意境?

四、讨论与交流

1、你在作品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2、你能通过作品“读出”怎样的意境?

五、归纳与总结

画家姓名

作品名称

写景

抒情

范宽

《溪山行旅图》

黑山白水

与山传神

倪瓒

《容膝斋图》

清山秀水

诗情画意

米友仁

《云山墨戏图》

云山雾水

江南小雅

李可染

《万山红遍》

红山赤水

“红色”情怀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杰作。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

《容膝斋图》乃倪瓒晚年精品,作于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时倪迂七十有二。画采用其典型的三段式构图:下方土坡画杂树五棵,其中二棵点叶,二棵垂叶,一棵枯槎无叶,树后平坡茅亭;中间空白,茫茫湖水;上方画远山数叠。笔墨炉火纯青刚劲洒脱,折带皴老辣纯熟,风神飘逸。

《云山墨戏图》此图描绘沿江景色,近处岸边一条细径曲曲弯弯,间有板桥相连,远方峰峦起伏,云烟密布,溪流缓缓,林木森郁,屋舍隐现。此图采用“米家山水”的典型画法,山峦坡渚先用淡墨染就,继以大小各异的横向墨点反复在山头、山脊等部位再次图写,从而达到表现江南风光润泽华滋、雾气迷蒙的独特效果。明代董其昌曾携此图往游洞庭湖,惊叹米友仁的写生本领,云:“舟次斜阳,篷底一望空阔,长天云物,怪怪奇奇,一幅米家墨戏也。” 

六、评述与拓展

1、说一说你喜爱的山水画作,写一篇小评论。

2、结合外国风景画作品,分析和比较两者的异同。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