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体现“以学为主”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截止日期 : 2016-12-13

作业要求 :提交一篇近阶段教学中体现“以学为主”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

发布者 :荀升亮

体现“以学为主”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王春雷    所属单位:涟水县郑梁梅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04    浏览数( 0 )

认识厘米

涟水县郑梁梅小学   王春雷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厘米》,教科书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学会初步的估测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小朋友你知道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时候要用什么吗?

生:用尺子。

师:对,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把尺,也请你拿出你的尺,来比一比张老师的这把缺些什么?

二、展开

1. 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

(1)    认识尺子。

生:①有许多竖线,并有长短。

师:尺上的这些线我们把它称为刻度线。

②尺上有许多数。都有哪些数?尺上面最小的数字是几?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没错。0可以表示很多的意思,尺子上的0表示的是起点的意思。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以这个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所以0在尺子上很重要,表示起点。

接着认识刻度数(课件闪烁刻度0)刻度0、刻度1、刻度2、刻度3……
   ③还有“厘米”。(板书:厘米) “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我们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板书课题。

2)认识1厘米。

刚才我们了解了尺上的刻度线、刻度、和长度单位厘米,下面我们就来认识1厘米。你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请看大屏幕。

这就是1厘米,谁来说一说从刻度几到几是1厘米?(同时课件闪烁0-1)说明:是的,从01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让学生观察自己小尺上的1厘米,然后问:你还能从小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2-3这一大格也是1厘米……)

师:考考大家,看谁的反应快:刻度5到几是1厘米?刻度9到几是1厘米?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刻度54或者到6都是1厘米,从而得知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  建立1厘米的表象。

1)小朋友刚才我们在尺上找到了许多的1厘米,现在我们来用两根手指来笔画一下1厘米的长度,(示范比划)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是1厘米。

师:现在请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刚刚比划的1厘米大约有多长?

师:有的同学比划已经很准了。好了,收尺子,坐好。

2)你能不能从我们身边找出长接近1厘米的物体呢?

学生如果说不出来,教师引导:如伸出我们的拇指,它的宽度大约1厘米。

再如一个图钉的长度。田字格的一条边的长度。

3)认识几厘米

小朋友,光认识1厘米可不够,我们还要认识       ,在尺上你还能找出2厘米吗?把你找的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找的?如果找2厘米,0-2一格一格闪现,表示是2大格,还有不同的找法吗?(小朋友们都想说,那就请拿着你的小尺和你的同桌比划一下,接下来老师想请两位小朋友来汇报一下。你找对了吗?找对的给自己表扬一下)

那么你还能找出5厘米的长度吗?0-5闪现,一格一格,5大格就就是5厘米。还有吗?……(引导学生发现规律:0-52-73-85厘米,我们除了可以用数大格的方法,你还发现了什么?

如果学生的回答中有回答超过10的刻度的,引导学生:老师的尺上没有这些数,没法数了怎么办?能有其他的方法吗?)

2-10是几厘米?谁能很快的说出来?那39呢?19?

2体验测量的方法

 1)我们知道尺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那么用小尺怎么来测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呢?请你先通过下面的观察,再来说一说怎么来测量线段的长度?

(课件演示:先出示线段,然后小尺慢慢靠上去,左端虚线闪烁,右端虚线闪烁),谁来说一说,怎样来量这把线段的长度?

2)拿出小纸条,让学生动手量一下长边的长度。

汇报后指一名学生展示,顺势发现问题。

量物体长度时,你想提醒小朋友们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

3)想想做做第2题。

哪条线段长?你怎么知道的?长多少能看出来吗?那怎么办?

3.自主尝试画线段。

 (1)小朋友学会了用尺量线段的长度,你能画出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吗?学生试着画一画。

2)指一名学生上台展示,把画的过程再画一遍,边画边介绍画的方法。(可是适当指导:从哪儿开始?先画上端点,到哪儿结束?我们通常在画好线段后就标出长度。)

小朋友你画的和他相同吗?有端点吗?标出长度了吗?没有的请完善一下自己的画法。

3)小朋友,你画的线段的长度到底是不是4厘米,老师一人没法检查,那就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互相检查,用量线段的方法看看是不是4厘米?

4)你还能画出7厘米的线段吗?

4.培养估测能力

1)老师也画了两条线段,想让小朋友来看一看是多长。出示。

8厘米多一点点,也就是比较接近8厘米,对,我也可以说成是大约8厘米。出示第二条。

再接着出示几条,直接问:大约几厘米。

2)过渡:小朋友,刚才我们画出了7厘米的线段,现在你能用这两根手指笔画出7厘米线段的长度吗?闭上眼睛想一想7厘米有多长?张开眼睛,看我们的手掌,大约有多宽?你能先估计一下吗?怎样知道我们估计的接不接近呢?量量看。

我们的食指大约有多长呢?估一估,量一量。

小朋友,你还能用我们刚刚量出的手掌的宽或手指的长先来估计一下下面物体的长度并写下自己的估计结果,然后再量一量长度,并记录下来,再比一比看看自己估计的接不接近。

 谁来说一说你估是多少,量的是多少。

 师:平时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时,也要养成先估测的好习惯。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后实践。

用一根断尺怎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请你找一些物体,并动手量一量。在下节课和你的同学交流你的测量方法。


 

老师评语

设计合理,思路清晰,较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