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任务截止日期 : 2016-12-14

作业要求 :

教学设计:请各位参训老师结合自己的任教年级与培训所学内容,设计一篇教案。

要求:

1.条理清晰,设计严谨。

2.内容需原创,不得抄袭。

3.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4.为方便批改,请直接内容复制到答题框内。

5.如需上传相应课件,可以以附件形式提交。

6.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王义芹

发布者 :王义芹

教学设计任务

提交者:学员包敏    所属单位:涟水县成集学校小学部    提交时间: 2016-12-05    浏览数( 3 )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这篇文章真挚感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体验盲人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全文,理解并积累关于月色和音乐旋律的词语。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背诵课文的四、五自然段。

3、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学生自主地读、说、悟和主动探究,读懂课文,感悟真情,从而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悟课文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二胡曲,想听吗?听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心来感受这首《二泉映月》。

2、告诉老师,这悠扬的二胡声,让你听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首曲子,有人听出了爱,有人听出了……,不同的人听出了不同的内容。一首名曲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就能听到作者许许多多的心声。

【设计意图:课堂开始前聆听这首悠扬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学生们在舒缓连绵、涵义深刻的曲调中情怀激荡,初步奠定了本堂课的情感基调。】

二、初感人物,把握内容。

1、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此有关的课文。齐读课题。

2、《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是谁创作的?(阿炳)

3、大家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4、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最高水平,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们人民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5、同学们,为什么一位民间艺人,一位双目失明的艺人,一位苦难一生的艺人能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炳,走进他那艰苦的创作历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未知出发,教学中紧紧围绕课文中的主要问题展开教学,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致,也让学生明白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目标性、指向性就强了,也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6、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相信大家的预习也准备得十分充分,老师来考考大家,准备好了吗?(出示文中有关月色和音乐旋律的词语)

师:谁有信心把它们都读准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准、读好这些词,齐读。

【设计意图:分别让学生朗读、品悟文中难读的和关于月色、音乐旋律的词语,通过学生对词语的朗读感悟,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在语文阅读实践中积淀语感,增强体验,深切体会文本情境。】

三、分层感悟,揣摩内心。

1、这么美的月色,这么悠扬的乐声,作为一个盲人的阿炳他只能用心去感受、用耳朵来听。请同学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了阿炳几次听泉?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这几次泉声?

2、交流:两次听泉。第一次(1-2),第二次(3-4),创作出不朽名曲(5-6)

(一)第一次听泉声

1、阿炳在第一听泉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阿炳听到奇妙的泉声了吗?为什么他没有听出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对于阿炳第一次听泉声,为什么不能听出来,学生也许并不能讲得头头是道,教师这时也不一定要讲透,留给学生遐想的空间,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第二次听泉声

1、师: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他多么希望师父说的奇特而美妙的声音出现在他的耳畔啊,他听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板书:叹息 哭泣 倾诉 呐喊)

2、能在泉水声中听到这些声音,你们觉得奇妙吗?

3、是什么原因能让阿炳听得到这些声音?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关键词,你们能从书中第四自然段找出来吗?(板书:坎坷)齐读

4、请同学们从书上找,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找到关键的词语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抓住这个浓缩阿炳悲惨一生的关键词语,也是阿炳创作《二泉映月》原因的重要词语。让学生自主思考、深入体会,使学生既积累了重点词语,又深刻地感受到阿炳悲惨命运,与阿炳也产生了情感共鸣。】

(三)体会坎坷人生

1、交流(板书:双目失明   卖艺度日)

2、齐读双目失明。你读这个词,只要几秒钟。可是双目失明对一个人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呀。同学们,你们把眼睛闭起来。(闭眼一分钟左右)

师:一片黑暗,沉浸在一片黑暗中。阿炳再也看不见了,看不见什么?对啊,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再也看不到这美好的一切了。对他而言,他的人生必将是——(指板书)坎坷的。由于双目失明,他只能靠——卖艺度日。

3、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阿炳又是怎样挣钱度日的呢?书上虽然没有写,但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走进阿炳的生活的那段岁月,去体验他的那段人生。

4、哪一个同学愿意先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想象说话,再次结合课文朗读,体会阿炳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把学生带进阿炳那苦难而又不屈的坎坷的人生中去,学生在切己的体验中悄然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5、是的,我们听到了阿炳倔强的呐喊,但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没有!)

6、你从文中哪儿看到阿炳没有被压倒的?

 7、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出我们内心的情感来。出示: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呀!

8、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可是,他如愿了吗?(没有!)所以,阿炳在二泉池边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诉和呐喊!

【设计意图:在对乐曲的感同身受中,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教学已浑然进入人曲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而对词语的再次赏读,既可以从整体上鸟瞰文本内容,又有助于让学生借助词语所描写的意境去更深入领悟曲子的丰富内涵,达到知“人”识“曲”的妙用。】

四、情感归结,引发设疑。

阿炳深深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没有人倾听。一个对音乐充满热爱的阿炳,一个充满音乐天赋的阿炳,只能把自己的满腔情怀倾诉给这茫茫月夜。清纯的泉声引发了优美的琴声,优美的琴声倾诉着阿炳的心声。那么经历坎坷生活的阿炳,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的月夜所创作出的《二泉映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五、作业

抄写课件出示的三组词语。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的教学,除了要对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原因有所体会感悟之外,也应对文中的重要词语做到适当的积累。这一教学环节,是对以上环节教学效果的一个总结和巩固。】

 

板书设计:                     

1-2)初听

 

 9、二泉映月                           3-4)再听  听到: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坎坷:双目失明 卖艺度日

                                             (5-6)创作名曲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