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或教案截止日期 : 2016-12-12

作业要求 :请各位参训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及培训课程所学内容,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或教案。 要求: 1.撰写的教学设计目标要明确,条理要清晰,环节要合理,知识要准确,设计要严谨。 2.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或抄袭,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教学设计请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如果有与教学设计对应的课件,可以以附件形式提交。(本项为选择性提交项) 6.如您有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时的照片,可直接粘贴在文档里,一并提交; 7.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周爱菊

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或教案

提交者:学员王菊艳    所属单位:涟水县小李集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05    浏览数( 0 )

课 题     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3637页内容, “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掌握加法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在交流和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综合计算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经验。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练习。    

57+18       236+143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情境图。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看到了这张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你们提出了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也解决了其中的一部分问题。现在我把这些问题再展示给你们,你们说出算时,再回忆一下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剩下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共同解决。

出示下列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1)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43+126(已解决)

2)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85+143

3)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85+126

4)一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85+236

5)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43+236(已解决)

6)三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26+236

……

三、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解决例题中的两个问题。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这两个问题。

1)让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列出竖式计算,教师注意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2)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个写出一题的计算竖时,全班共同订正。订正时追问:“第1题中十位上的8412,这怎么办?”“第2题中十位上哪几个数相加,得多少,你是怎么处理的?”“每道题目的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为什么从各位加起?”“这节课学习的加法计算和上节课的加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2、解决其他问题。

谈话:在你们提出的问题中还有两个没有解决,你能独立解决吗?让学生独立做题,然后以小组位单位相互订正。

3、总结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想想坐坐”第一题1

1)独立完成。

2)校对,分析错误原因。

3)进一步明确:做笔算加法时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2、“想想做做”第3题。

1)独立思考:错在哪儿?

2)汇报交流:同桌——全班。

3)独立改正错误。

3、“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板演。

2)集体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题。

(!)读题了解题意。

2)独立解答,后集体交流。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得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下面同桌说说在笔算加法重要注意哪些,然后再告诉大家,好不好?

教后记: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对于笔算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列竖式时,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在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图书馆借书的情况统计表这个情境,根据各个年级的借书情况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列出竖式85143,我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在学生算出结果后由老师提出“计算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引出验算的需要,让学生尝试验算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接下来的试一试:85126,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稍有提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规则,我还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再交流。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了进位加法的计算,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这里教师还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竖式计算注意的要点,由“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归纳为“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整节课上下来,学生掌握得还可以,但有个别学生的正确率不大理想,有的是数字看错,有的是忘了进位,还需要变换形式多加练习。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