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结合高中音体美教学自选课题写一篇教学设计截止日期 : 2016-12-10

作业要求 :请各位老师结合本学科教学自选课题写一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含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馈及教学反思等。要求各位老师于12月10号前提交,以便批阅!

发布者 :宋大权

结合高中音体美教学自选课题写一篇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张世娟    所属单位:涟水县第一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02    浏览数( 0 )

 

《不同的歌声》教学设计

设计者:涟水县第一中学  张世娟

一、 教学分析:

本课教材选用的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8课《不同的歌声》;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与艺术,我们要学会尊重并认识这些文化与艺术。同时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的探究展示,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够为本民族的艺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们思考如何在当代文化背景之下发展本民族的美术。教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美术创作与民族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2.俄国的巡回展览画派以及产生的社会背景。3.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藏族美术的代表作:布达拉宫。补充进本土文化---惠安女服饰。4.墨西哥壁画运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本课 1课时来完成。

三、 教学策略

本课旨在通过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地方文化,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 认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的代表作品; 了解惠安女服饰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墨西哥壁画运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模仿体验、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文化艺术相联系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2).难点: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

六、 教学具准备

教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视频影片

学具:作业纸、探究搜集的资料与图片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体验与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听、观、吟、验等形式去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

(一)体验与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听、观、吟、验等形式去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

1聆听乐曲《伏尔加船夫曲》;(音乐家)。说说你的听觉感受;

2观赏作品《伏尔加纤夫》,(画家)。说说你的视觉感受;

3吟诵诗句《伏尔加河上》(节选)(涅克拉索夫诗人)说说你的心灵感想;

……低低的身子像一张弯弓,身上背着长长的纤绳,穿着草鞋,蹬着河岸——这是成群的纤夫在爬行。这呼声粗野得没法儿忍受,清晰得怕人——在寂静中怒吼。听到这悠长的挽歌般的哀呼——心儿啊,又在我胸中颤抖!……

4模仿作品《伏尔加纤夫》中的人物动作动态,积极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活动。说说你的肢体感受

5生:观察、讨论、回答:

(参阅教材《伏尔加纤夫》的介绍,并深入思考下面问题,鼓励不同意见的存在。

[设问一]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艺术家都在表现同一内容的作品呢?

生:……

师小结:当时的艺术家都有着很深的民族情感,他们以一种民主的态度,关注俄罗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疾苦。

[设问二]在你们体验后能就当时纤夫们的形象、内心世界所想进行阐述吗?

提示:从他们的年龄、经历、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上各不相同。

生:……

师小结: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在拉着货船,步子是那样的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

[设问三]你认为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什么样的情感与作品的艺术特征?

提示:从作品的艺术特征主题、材料、形象、色彩、技巧、情感等去归纳。

生:……

(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形式以及社会学鉴赏法,分别从作品的表现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

师小结:点明民族文化美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6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

[提示]从它的诞生、发展、当时社会环境、艺术品风格、代表画家等方面简要描述。

师小结:巡回展览画派扎根于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和民族文化,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挚情感,所以才能产生如此动人的效果。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我们应当理解并且尊重这些美术作品。

7.知识拓展:介绍巡回展览画派代表画家有别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萨甫拉索夫、施什金等。

(二)畅谈与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展现探究与研究性学习的本土资源《惠女服饰》的文化,即体现学习探究的成果,又有利于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并懂得传承与保护的良好意识。是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重点之一)

1聆听歌曲《56个民族》并说一说中国各民族的名称:汉、藏、苗、傣、客、布依、维吾尔、侗、……

2媒体展示(我国少数民族的部分服饰图片与惠安发女服饰)

3生:思考他们的生活习俗与汉族的是否相同,他们的美术形态与我们前面所讲的汉族美术形态是否是完全相同的?

(结合同学们课外研究性学习课题——惠女服饰的成果,分小组归纳小结并作重点发言)

[提示]从他们的起源、发展、生活习俗、艺术品风格等方面简要描述

生:……

师小结:指出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这些民族有着独特的习俗以及美术形态,我们要理解并且尊重这些美术形态,同时要关注我们身边的艺术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4观看《西藏风情》电影片断和展示收集到的一些关于藏族生活中的图片;(投影仪)

[提示]可结合教材中关于藏族美术的论述和自己探究到的一些关于藏族文化与美术作品的知识来讲述藏族美术作品。

生:……(允许其他同学也发表不同的见解)

(三) 比较与思考

(设计意图:利用比较式鉴赏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作品的特征,也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同时对我国美术发展的方向能更深入的思考)

1请同学们按表格的内容比较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与墨西哥壁画运动,并思考他们为什么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作品名称

俄罗斯 巡回展览画派

墨西哥 壁画运动

社会背景

表现主题

民族情感

艺术风格

代表画家

共同点

师小结:指出墨西哥壁画运动成功的原因在于,扎根民族文化,关心民众疾苦,在表现形式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

2师问:了解了上述流派的特点之后,你觉得中国的美术要发展应当选择什么样的途径? 学生思考,并且完成教材P81活动建议

作者与作品名称

徐悲鸿《愚公移山》

林凤眠《笛》

作品分析

传统民族艺术特色

西方美术

传统民族艺术特色

西方美术

主题

材料

形象

技巧

色彩

(四)课堂反馈: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等多种形式,让同学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与艺术,着重理解了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与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这要点,同时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的探究展示,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能够为本民族的艺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空间。

八、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的《不同的歌声》的教学活动,我运用了体验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探究社会学鉴赏、比较式鉴赏对本课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寻找比较直观的加深了学生对民族文化与美术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运用了一些新课程的理念,关注和体现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美术课堂教学方面等做了一些的尝试。本课教学设计特色与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与影视、戏剧表演的整合提高课堂的生动趣味性,将传统的静态教学转向动态的、灵活的教学方式,大大地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听课局面,也使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张扬和发挥,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与学生探究或研究性学习的地方课程资源《惠女服饰》的整合,即体现学习探究的成果,又有利于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并懂得传承与保护。

三、课堂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比较到位,教师充当了一名组织、引导者、交流的伙伴,让学生以学术演讲者的角色为其探究到的成果加于阐述、表达,其他同学可以就他的论述中提出不同的观点要求他回答,教师也参与提问。师生互动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成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探索方向和思路。这环节使学生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有动有静,有思考的布白,有演练的空间,有交流互动的平台,有探究成果的展现,能够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的理念精神,同时注重与学生学业能力水平相适合的教学要求,也充分展现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