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任务截止日期 : 2016-12-14

作业要求 :

教学设计:请各位参训老师结合自己的任教年级与培训所学内容,设计一篇教案。

要求:

1.条理清晰,设计严谨。

2.内容需原创,不得抄袭。

3.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4.为方便批改,请直接内容复制到答题框内。

5.如需上传相应课件,可以以附件形式提交。

6.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王义芹

发布者 :王义芹

教学设计任务

提交者:学员陈二东    所属单位:涟水县浅集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05    浏览数( 0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



第五单元小作《论一种社会现象》教学设计


    小作有根,小作立意的根在课文,本篇小作“对社会某种现象的看法”即是课文《谈礼貌》的延伸;小作有法,需从课文中去提炼写法,需结合学习、实践具体事例运用写法,需通过多种形式的评改,引导学生强化写法。小作是大作的铺垫、补充,《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学生习作有这样的要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两者结合,我们可以确定本次习作的重点一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因为只有描写自己生活中看到、经历的社会现象才能情动而辞发。第二是“选取典型事例”,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较充分的作前准备,对所谈话题的精确定位。第三是“写出自己的看法”,教学时我指导学生调动自身相对丰富的生活经验积累,写出对所谈话题的个人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习《谈礼貌》一文的写作方法,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脉络结构。

2.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话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学会选取典型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4.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社会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

提炼课文《谈礼貌》明确观点,列举事例,总结意义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对社会上某种现象的看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明确谈论的话题,并选择典型事例说明话题

作前准备:

联系生活实际,初步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准备相关话题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提炼写法

㈠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谈礼貌》一文,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请大家回忆一下,作者是如何展开“谈礼貌”这一话题的呢?

1  指名回答。

2. 师相机板书:观点、事例、意义。

设计意图:梳理《谈礼貌》一文的脉络结构,感知文章明确观点,列举事例,总结意义的写作步骤,为小作的写作作好铺垫。

二、聚焦生活,运用写法

1.同学们,细细回顾,《谈礼貌》一文的脉络已十分清晰:作者谈论的话题是:“礼貌”,然后提出观点,列举事例,总结意义。常言道:学以致用,我们在谈论某个话题或观点时就可以学习《谈礼貌》一文的写作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小作文。
(出示“习作要求”)

习作要求: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以《论(,)xx》为题,列举一个典型事例,写出你对社会上某种现象的看法。

2.指名读,(指名一位同学:请你来读)其他同学仔细聆听,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习作要求中的哪些关键词?(一个,<你真细心>    某种现象)

3.下面大家就和老师一起聚焦生活,看看能否从老师捕捉的镜头中发现想要谈论的话题呢。

4.图片:主题:遵守交通规则。

⑴上个星期,老师在街上采风,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同学们看到了---- 

⑵师生交流。

⑶闯红灯危险吗?究竟有多危险,请欣赏视频。(闯红灯)

⑷小结:刚才我们成功地运用提出观点,列举事例,总结意义的方法,说明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5.过渡:穿过川流不息的街头,我们走进涟水的书店,我们看到  

⑴师生交流:话题、观点。  

⑵师过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师想问一下,我们班平时喜欢读书的有哪些同学。(生推荐。)

⑶师生交流:(指名:某同学
),大家都说你喜爱读书,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你的课外积累中有写古人刻苦读书、勤奋好学的成语吗?你积累的成语可真多,这些成语的故事你都知道吗?“   凿壁借光”的主人公是谁?

⑷刚才我们成功地运用提出观点,列举事例,总结意义的方法,说明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由于课堂环境的局限,时间的限制,学生没有再去有意识地参与生活、观察生活的机会。那么,这时,唯有借助学生的记忆储备来帮助学生还原生活。我通过呈现反映社会现象的照片,有效唤起学生的“回忆”,激起学生的表达交流的愿望,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交流中去。

6.同学们,我们恋恋不舍地告别书店,我们还会走进

⑴指名交流。

⑵师小结:我们走过很多地方,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在平淡的生活中就蕴藏着无数的话题,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叙述,去书写。

出示:③当我走进()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____,我想谈一谈___________,我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列举的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谈论这个话题想告诉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请同学们联系我们的生活,把你的话题、观点、事例、话题意义与你的同桌分享一下吧。

⑷(生相互交流)。

⑸同学们交流得多热烈,我们一起分享好吗?  指名交流。

⑹师小结。(学生的观点来自课本、生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情动而辞发”,就能写出丰富多彩的有意思的生活。

三、学生习作,老师巡视

接下来,就请大家提起笔,写下你的观点,看法,只要你能明确观点、列举典型事例,相信你一定能出色地完成本篇小作。时间15分钟,能完成吗?注意: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改一改。(友情提醒)

什么地方需要帮助请举手示意。明白了吗?开始吧!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此时,除非学生有要求,教师不应打扰学生。因为任何声音对于正沉浸在投入了情感的写作思绪中的人而言都是噪音。

四、互评作文  强化写法

好,同学们写得真快,很多同学在写好后已经自己修改过了。刚才,老师发现了一位写作特别认真的同学,想不想看看他的作品,他叫()还是请这位同学自告奋勇吧。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作品好吗?我们其他同学应怎么做呢?(认真倾听)下面我们对照习作要求,看看这篇习作写得怎么样?

1.师生评议。

⑴生读自己的习作。

 ⑵同学们觉得写得怎么样?

⑶围绕话题、观点、事例、意义展开评析。
    ⑷师小结。

⑸师生评议等地。大家  如果给这篇小作打个等第•••••

⑹大家给你提出的建议你能接受吗,会改了吗?

 2.学生互评

下面我们就对照习作要求修改习作吧。(学生阅读、点评自己评改的习作)

好,同学们批改得都特别细致,不仅改出了习作的不足,还写了很多自己对习作的评价,下面我们来交流评议一下自己改的作文吧!

3.指名评议。

⑴前面评议同学上前,有了这一段的描写,格外生动具体了。

⑵刚才我们认真修改了同桌的习作,有没有优秀的习作愿意向大家推荐呢。

⑶他的习作写得漂亮,你点评得精彩,你可以做小老师了。

⑷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课后请同学们针对标准,用铅笔把自己的习作再完善一下,好了以后课代表收齐交给老师。

设计意图:作后交流寓习作要求的强化和写法的揭示运用于评价中,这样的设计,珍视学生自己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随机引导点拨,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明了习作的叙述顺序,同时回顾了把事写具体和写出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使习作指导过程活而有序,使习作指导空间动态开放。

五、课堂小结  寄语未来

    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节课我们同学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我们有什么收获呢?(我们来问问我们的黑板。)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各位同学不仅要勤奋学习,还要密切关注各类社会现象,能够围绕观点、事例、话题意义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下课!


附:板书设计


                        论(谈,说••••••


                          观点         


事例


意义


设计意图:教师板书是用来传递教学信息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又称为教学书面语言。本课时的板书设计不仅体现本次习作教学的重难点,而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还使学生能从板书上较直观地看到了习作要写的脉络结构,便于学生构思习作内容,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每每翻阅学生的习作,就会困惑到底怎样指导才能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让学生有话写,让学生写具体、写生动。本节课的习作指导却让我有了“柳暗花明”的感觉。本次习作选材很宽泛,我的切入点放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上,通过欣赏照片让他们明白习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每个人都有观点可写,然后由复述提纲勾起学生对看到的社会现象的回忆,学生畅所欲言,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写作难度,以此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学生而言,思路打开了,自然有话可写了,看着学生的小作中有话题、观点、事例、意义,我感觉很欣慰,尽管有些文章还很平淡,但却迸发着学生思维的火花。当然,在课教学中因为受自己的能力与水平限制,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必将激励我以本次小作赛课为起点,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参考用书》(苏教版)  江苏教育出版社

 

涟水县浅集中心小学 陈二东

涟水县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14课《学会合作》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演讲稿是议论文,说理性强,既没有故事情节,也没有生动的描写,如何吸引活泼可爱的学生?如何把其人文性与工具性融合统一,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堂课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教材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课堂上采用生动的具体事例,结合学生实际的情景判断,通过游戏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验合作、感受合作的快乐,继而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和良好意识及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演讲词的结构特点,学习文中列举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感受,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

4、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国学教育,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有关合作的名言、警句、古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侧重点的不同,培养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

课前准备

老师:一首交响乐的视频片段;舞蹈《千手观音》的视频;书上的实验的相关材料:小口瓶、七只小球等。古今贤文(合作篇)

学生:收集有关合作的故事、文章、名言、俗语。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直奔重点之处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学会合作》,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人生道理?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牢牢记住。(齐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回忆上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地人与人之间离不开合作,在读中感知合作的必要性。

(二)、学习课文的第4自然段。

1、师:那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我们先来欣赏一段交响乐。(播放一段交响乐视频,让学生置身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之中。)看了他们的演奏,你想说点什么?

2、学生描述听到的优美的音乐,师:悠扬的乐曲便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飞扬)出来,流向天宇,也流进人们的心田。

3、师介绍交响乐:这就是交响乐带给我们的享受!同学们交响乐是由上百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而成。那么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如此完美和谐?

4、请学生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板书:统一的目标、协作精神)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了优美的交响乐声中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让学生根据语言与图文充分想像,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

5、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个更为震撼的舞蹈。(播放舞蹈《千手观音》的视频,给学生视觉的享受与心灵的震撼。)看了这个舞蹈,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表达你的感受?同学们知道把《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演绎的天衣无缝、美仑美奂的都是一些什么人吗?(是21个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这就是个奇迹!生活在无声世界中残疾人,是如何能够将《千手观音》演绎得几近完美的?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生结合板书回答: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很多人在看这个舞蹈时感动得落泪,相信同学们的心灵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份震撼,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视频促使学生感悟合作的重要性,感受表演的完美和高效。】  

(三)、学习课文的56自然段

1、师:那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协作精神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瓶口逃生”的游戏。

(一个小口瓶里,放着七个穿线的彩球,线的一端露出瓶子。这只瓶子代表一幢房子,彩球代表屋子里的人。房子突然起火了,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逃出来的人才有可能生存。请同学们各拉一根线,听到表示起火的哨声,便以最快的速度将球从瓶子中提出。(其余同学仔细观察,看他们是怎样逃生的?)

2、师:刚才这7位同学共用了多长时间做完了实验?(预设学生用的时间比书中的7位小学生长。)

3、师:文中的7个小学生用了多长时间?我们用的时间比他们长多了,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能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4、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如果房子真的着火了,而你们都挤到门口争着逃生会怎样?假如遇到这种情况,你将怎么做呢?

5、师:对,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板书:自我牺牲精神)

6、师:当中国的7个小学生用了3秒钟就从瓶子里取出了所有的彩球时,外国的专家说了什么?课件出示:“真了不起!真了不起!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至多逃出一两个人,多数情况是几个彩球同时卡在了瓶口。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合作精神。”

外国专家为何连说两句“真了不起”?这种可贵的合作精神就是:自我牺牲精神。

谁想用赞许的语气夸夸这些孩子们?(指导朗读)再次齐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体验游戏的过程初步的了解合作的精神。让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怎样成效的合作和应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的关系,达到了一个较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7、(小组讨论交流)师: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几个事例,只举一个例子够不够?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不够。因为只举前一个例子只说明合作需要有协作精神,而后一个例子是说明合作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只有举两个例子,才能把问题说得很全面。)师引读:成功的合作……有自我牺牲精神。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不能分开的,只有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理想境界。首先,在阅读教学中要适时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不能只将方法、术语空洞地告诉学生,也不能针对某种方法向学生进行理论灌输,而是要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领悟写法的运用技巧。这里,我就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在对事例的对比删选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了说明事理要选取典型事例,而且选择事例要全面、充分的写作知识。】

(四)、再次激疑,深化理解。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你是不是也常常和别人合作?你们的合作成功吗?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说说你是怎么与人合作的吗?(学生交流)

2、师:“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是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合作呢?哪些不需要合作?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我们与人合作还应当坚持原则,分清是非,并且还要遵纪守法。

【设计意图:学习写法的目的在于运用,所以在领悟了课文写法后,还需要为其创设情境,迁移运用,实现从感知、理解、内化到实践运用的一个跨越式的发展过程。典型事例对于孩子也是一个新知,引导学生交流生活学习中的事例,旨在打开孩子的思路,帮助有效提炼和选择。】

(五)、总结全文,迁移拓展。

1、师:(小结)同学们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能提高热情,激发潜能;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因为合作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所以(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师引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板书:取得成功。)

2、师:由此可见,学会合作是多么的重要。这又让你想到了哪些有关合作的故事、文章或名言警句?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师注意适时点评引导)

3、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篇。

课件出示古今贤文。(合作篇)(师指导学生进行诵读并简介贤文大意)。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善于收集资料、拓展知识面。

(六)、课后作业

1、把古今贤文(合作篇)讲给家人及朋友听,和他(她)们共同分享经典、感悟经典、陶冶情操。

2、小练笔

模仿本文中用典型事例说理的方法,以“学会____”为题写一篇演讲稿,并在班内进行交流、演讲。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要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语文学习还要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我抓住本段行文条理清晰,说理透彻的特点,在作业中及时进行构段的渗透,为孩子写演讲稿提供方法。】          

板书设计:

                       

统一的目标、协作精神

14、学会合作                                取得成功

                   自我牺牲精神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能简明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后反思:

《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更应该学习这种可贵的品质。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在教学“怎样合作?”时,我紧扣“卓有成效”一词展开,学习两个事例真正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和协作精神”还需要“心怀他人、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同时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的这两个事例,前后有序,既不能舍弃其一,也不能颠倒顺序。只有做到了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我们的合作才可能“卓有成效”。

除了课文中合作例子外,还要引导学生联想到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学习中,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去体会合作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比如我们学校里经常要进行的各项集体评比活动,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每周纪律、卫生评比等。这些集体活动的评比,需要全班的合作,才能获得成功。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涟水县成集中心小学   成晓林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