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13

作业要求 : 

题目:请参训教师结合自己任教学科的教学情况及培训课程所学内容,提交一篇教学设计。 

要求: 

1. 撰写的教学设计目标要明确,条理要清晰,环节要合理,知识要准确,设计要严谨。 

2.字数不得少于15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抄袭,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教学设计请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如果有与教学设计对应的课件,可以以附件形式提交。(本项为选择性提交项) 

6.如您有学科教学时的照片,可直接粘贴在文档里,一并提交; 

7.请在1213前提交。

发布者 :黄金霞

教学设计要求

提交者:学员陈艳    所属单位:涟水县外国语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2-07    浏览数( 0 )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饱经风霜”。
教学学法:读、说与写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住题眼,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 板书课题:黄山奇松
2、师: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第一自然段对《黄山奇松》的了解。
3、师: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神奇的黄山感受奇特、美丽的黄山奇松吧!
二、导学新课,体会黄山松的奇美
1、学习 课文第二段。  
师: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松的奇,请你轻声地读读课文第二段,想
想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黄山松的奇?
⑴、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段。
⑵、师:最好的观松处就是——玉屏楼
⑶、师:课文哪句话告诉大家?    (指名学生说,齐读)
⑷、师:作者主要描写玉屏楼前看到的哪些奇松?   (指名学生说)
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理解能否颠倒这三大奇松的顺序。
⑸、品味三松。
     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那样的呢?文中那句话可以看出?
①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②理解“乃至”。
③齐读感悟。
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
④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写迎客松的句子。
⑤讨论、交流。
一奇在姿态。
出示句一: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①师:谁愿意来读这句话。   (指名读 、齐读)
②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迎客松的什么?
③师:怎么奇呢?你能具体说说吗?(板书: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郁郁苍苍 )
④师:“枝干遒劲”是什么意思?  (迎客松的枝干雄健有力)
⑤师:你是怎么理解“郁郁苍苍”的?能给它换一个词吗?(郁郁葱葱)
  二奇在生命力强。
①师:“饱经风霜”你对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逐字理解:饱——足足地;充分、经——经历、风霜——指艰难困苦)(出示“饱”的三种解释)
②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说迎客松在高高的悬崖上可能会经历哪些艰难困苦?(风吹、雨打、烈日暴晒、干旱……)它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
③师:是呀,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一千多年了,经历过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而它的叶却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是怎样的?(那么的顽强。)这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这是多么奇特的迎客松呀!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吧!
④师: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的人或物他们也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饱经风霜,谁来用上“饱经风霜”这个词说一说。(学生造句,指名说)
师:还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迎客松的奇呢?
  三奇热情好客。
出示句二: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集体读
②师: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比喻、拟人)
③师: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奇)
④师:怎么奇呢?你能具体说说吗?(板书:枝干斜伸)
⑤师: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 
师:迎客松不愧为第一大奇松,它姿态优美奇特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指名说)
出示句三: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指名读、齐读。
⑥客松小结:
a师:(课件展示迎客松)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你喜欢吗?
b师:看着这棵迎客松你想说些什么呢?(迎客松你真神奇啊!你真美!)
c师:同学们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它的神奇它的美读出来吗?(齐读、诵读)
陪客松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迎客松的奇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欣赏陪客松吧。谁来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出示句子: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①指名读一读描写陪客松的语句。
②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板书:绿色巨人   陪同观赏
③师:在你印象中“巨人”是怎样的?从“绿色的巨人”你体会到什么?(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④ (多媒体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的绿色巨人啊!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三) 送客松
过渡:见过了迎客松和陪客松,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
出示句子: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 “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①指名读、集体读
②师: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  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
生: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板书:姿态独特   枝干斜伸   天然盆景   伸出“手臂”告别 )
③师:从“依依不舍”你体会它的什么?(热情)
④师:(出示送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送客松,多么奇特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奇特美美地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⑤师:欣赏了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同学们能把第二段美美地背诵一遍吗?
⑹指导学生说话。
①黄山奇松的图片,你看了这些图片想说些什么?
   ②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还会有什么样子的松树?
   ③如果你是一棵黄山松,你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展现给游客呢?
三、角色表演
师:欣赏完了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你觉得黄山松怎么样?你喜欢吗?请同学选择一种你喜爱的黄山奇松,上台来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一下,在介绍时可以适当加上动作,或展开想象说些迎接或告别的话。
四、总结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记下徐霞客的这句话,从现在认真学习,将来长大以后自己一定要亲眼去看一看祖国的名川大名山。老师更希望你们也像黄山奇松那样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五、导出。
1、了解其它的名山。
2、完成补充习题。
3、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板书设计:
                           迎客松      好客的主人


        16   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天然盆景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