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取之有法 舍之有道

2017-02-27  发布者:许兴旺  浏览数( -)

 

课堂小结之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许多教师在课堂小结时常常会提出“你有什么收获”之类的小结引导语。用这种程式化的课堂小结包打“天下”,是难以胜任的,日久必然会使学生心生厌倦和反感。课堂小结也就会流为形式。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和当时的教学进程合理安排课堂小结,力求“取之”有法,“舍之”有道。

一、取之方法多样

如果把课堂小结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就要避免课堂小结形式单一、内容单调,要多在课堂小结的设计上下工夫,力求课堂小结方式的多样化。

问题引领式。设计有层次、有价值的小结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回顾整理本节课所学所获,所思所感。比如:“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这是对知识的回顾;“我们是怎样分析解决问题的?试着整理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对过程与方法的回顾;“这节课你对自己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小组合作等方面满意吗?有什么体会?”这是对情感与态度的回顾。在给出这些问题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静静地等待学生思考。

自主体验式。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成为“主角”,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小结。比如,《角的度量》课堂小结时,要求学生“化身”成量角器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融入学习的过程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

自由提问式。一是学生提出本节课中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二是学生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提出自己会的问题来考考其他同学或者老师。

纸笔书写式。学生通过纸笔,学着老师板书的形式将本节课所学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整理,分析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当然,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中高年级的学生。

二、舍之合乎情理

一节课是否单独设有课堂小结,应该因需而定。舍之,应合乎情理。

低年级的课堂,应少一些纯粹知识性的课堂小结。低年段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一节课后他们头脑中留下的往往不是死板的知识点,而是有声有色的活动。况且,由于语言能力受限,有些知识只能“意会”,不能或者不需“言传”。

下课铃声已响,不宜课堂小结。学生好动,听到下课铃响,大多数是静不下心来听讲的。况且,学生也需要课间10分钟的休息与调整。所以下课铃响,立即下课也许是最好的“课堂小结”。

课中已经小结,课末无需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不一定非要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来实施,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展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设置,把握时机,适时小结。在教学内容转换之时,学习方法优化之时,数学思想方法感悟之际,都可以安排课堂小结,无需再在课末组织实施。

附件

  • 取之有法 舍之有道.doc  下载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