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园)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有效教学的方法 作业周期 : 2017-03-022017-03-19

作业要求 :如何才能有效教学的方法?

发布者 :杨春

有效教学的方法

提交者:学员朱雨晨    所属单位:宿迁经济开发区黄河小学    提交时间: 2017-02-28 14:13:53    浏览数( 0 )

语文有效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千头万绪,普通教师如何把握?朱永新市长说过:“教育其实就是一种行动,就像爱就是一种行动一样。”作为一线教师,每天都“行动”在课堂一线,在课堂中追寻一种真实有效、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境界,成为我们把握课程改革脉搏的最佳抓手。在此,我对自已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行为进行了回顾和反思。

  一、平等对话——学习语文的捷径。

  课堂上老师不应该“一统天下”,应该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一个学习过程。“老师,我不同意您的观点。”“老师,可不可以这样说?”“老师,您说错了。”……初听到这些声音,有一种被剥夺权利的感觉,但是当微笑着听完他们的话之后,会惊喜地发现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了,学生的答案更完整更多样化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教师一节课下来会感觉非常轻松,没有那种“独角戏”的感觉。

  请看课文《游园不值》教学片断:

  师:理解了诗意,诵读了诗文,你对《游园不值》还有什么补充?引发了哪些新的思考?

  生:老师,我在网上读过的《游园不值》不是这样的。

  师:哦?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游小园不值》:“应嫌屐齿印苍苔,十扣柴扉九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急切地)老师,编入教材时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修改呢?

  师:你真善于思考。同学们来比较一下,都作了哪些修改呀?

  生:题目中少了一个“小”字,“嫌”换成了“怜”。

  生:还有,“十扣柴扉九不开”改成了“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同学们,大家对编者的修改有什么想法呢?

  生:我认为还是原来的“嫌”字用得好,因为它直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生:“怜”和“嫌”都从正面抒发作者对苔藓的情感,但“嫌”字中含着一些怨恨,与下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所抒发的对春色的喜爱、向往和赞美之情不太协调。用“怜”字就不同了。

  生:我认为“怜”和“嫌”用得都非常好,我觉得在诗中,诗人“嫌”的并非苔藓,而是“屐齿印苍苔”。

  生:“十扣柴扉九不开”中的“十”和“九”用得毫无诗意,还让人觉得诗人敲门过于急切,显得对朋友不够礼貌。

  生:对。用了“小”和“久”,可以显示出诗人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尽管敲了很久,但仍然十分耐心。另外与上文的“怜”在表达上很协调。

  生:我认为作者敲了许多下门,最后终于有“人”来了,那就是伸出墙外的红杏。它给作者带来了希望,是作者感到了希望。给人以更为强烈的“柳暗花明”之感。所以我觉得诗人用“十”和“九”还是较贴切的。

  《课文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师生平等对话正创造着一种无法预料的惊喜。课例中教师看似不经意的一问,竟然引发了那么多的智慧火花,这可能是教者备课时都始料不及的吧?在如今的课程改革浪潮里,师生的话语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老师所追求的不仅是一种对话交流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这种平等、和谐的氛围,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能够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能够使我们的课堂走向精彩!

  二、深入解读人文内涵——彰显语文的魅力。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教学中,有一段对于斯杰潘老人“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从此以后,这支枪就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用过。”的教学过程:

  师:“为什么他永远把猎枪挂在墙上?”

  生1:他是被天鹅的精神所感动。

  生2:不仅天鹅有这样的举动,其他动物也有。

  师:他用自己的行动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1: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

  生2:人有不如动物的地方;

  生3:保护环境,动物就不会消失;

  生4:爱惜动物,人和动物才能和谐相处。

  学生回答后我建议学生写一份保护动物的倡议书。

  过后我觉得这样教学偏离了教材设计的意图。于是,我查看了教师参考书,上面也强调了环保意识。我回过头来再认真推敲课文,并从整个单元设计来思考,我认为:从环保的视角来考虑,偏离了教材本身的内涵;仅仅强调环保意识,没有真正深入挖掘出教材的深刻内涵。

  首先,教材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天鹅破冰的故事写天鹅的勇敢、团结、齐心,以血肉之躯破冰,从而换来了集体的生存。而斯杰潘老人正是被这种精神所感动,才放下了猎枪。为什么连别的动物也不猎杀了?因为可能这些动物也有和天鹅一样的精神。学生的回答接触到了文本的实质内涵,但老师按照教参提示,没有强调精神感召的力量,而强调了时髦的环保意识。试想,假如斯杰潘老人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他原来为什么要猎杀天鹅?可见,他最根本的原因是受了天鹅的精神感召。因此,教学中仅强调环保,而不强调精神感召是偏离文本内涵的。

  其次,在与其他老师的探讨中,我们认为,强调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一种虚伪的“人道主义”。人们每天都以动物的肉为食,还说和谐相处!难道就像“狼”对“羊”唱的:“我搂你在怀里,装进我的身体,让你我的血肉交融在一起。”我吃了你,还说我爱你,这么“高深”的道理,有几人能够理解?蚊子叮你,你会拍吗?狼要吃人,你会杀吗?斯杰潘从此会变成素食主义者吗?那么,在学生心目中,保护动物,就成了老师虚伪的口号,老师是不可信的,社会也是不可信的。我们难道希望辛辛苦苦的教学是这样的效果吗?

  第三,教材本单元另外两篇课文是《鸟语》、《生命的壮歌》,如果说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还可以说和环保意识有关,那么“蚁国英雄”们“致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也是写环保意识吗?课后有一道思考题:“你在生活中,或在电影、电视中,看见过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不是作了很明确的提示了吗?在单元练习中读读背背:“人心齐,泰山移”,全部都是有关团结、齐心、合作的古语经典,这难道提示还不够明白吗?

  因此,我认为教学中应该多听学生的心声,想想学生说的有没有道理,不要急着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还要好好对教材进行研读,与同年级教师多多交流,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语文是真实的、有用的、充满魅力的。

  三、想象“补白”——涵咏真情的窗口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我觉得学习文本,不光要解读文本,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联系生活感悟文本,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焕发新的生命与活力。

  下面是我在教学《母亲的恩情》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春天的太阳用自己的光芒照耀着小草,让小草茁壮地成长。孟郊的母亲同样用无微不至的爱关怀着他,天下所有的母亲都用自己最伟大的爱哺育着自己的儿女。小朋友,你们就像一棵棵沐浴着阳光的小草,你们知道自己的妈妈为了你付出了多少心血吗?闭上眼睛,想想妈妈为你做的一件件事情吧!

  生:每天早晨,妈妈一大早就起床给我准备早餐,吃完了就送我上学,她每天都要为我做很多事情。

  师:是啊,妈妈真辛苦!我们应该好好听她的话。

  生: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妈妈总是耐心地教我。

  师:妈妈为我们的学习操了很多心,我们可要更认真地学习才是啊。

  生:有一次,半夜里我肚子疼,妈妈非常着急。

  师: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见你痛苦妈妈比自己病了还难受。

  生:有一次放学时天很冷,妈妈把自己的围巾给我系,她自己却冻得发抖。

  师:是啊,妈妈的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沐浴着妈妈的爱,我们就像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我们多么幸福啊!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感情最动听的声音把妈妈深深的爱读出来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教室里回荡着深情的童音。

  我作这样的课堂设计,意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深深的母爱化为生活中鲜活的桩桩事情,让生活中的这些动人画面一幕幕闪现。这样,就与课文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使学生能更好地与文本进行“补白”。最后,教师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引导学生充满激情的诵读,使学生的脑海里有情有境,进入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从而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在补白拓展中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训练”和“感悟”的比翼双飞,使学生在“补白”的自由下涵咏真情。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进行真实有效的教学。它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深入理解文本、进行合理想象的过程,有是学生知识生成、思维开拓、能力发展的过程。让我们合着新课程改革的节拍,在每堂课中扎扎实实地在实践新课标,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3-21 11:13:32

校(园)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园)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园)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园)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园)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