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园)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泗阳县初中语文评优课观摩心得 作业周期 : 2017-03-072017-03-31

作业要求 :

泗阳县初中语文评优课观摩心得

经过各个片区的遴选,我县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于9月28-29日在致远中学初中部顺利进行。

两天共上19节课,本人有幸观摩学习了16节。参赛教师的优秀表现让我受益匪浅。现谨将自己的所得所悟,粗浅罗列如下。

一、 备课精

首先,参赛教师对教材熟悉的精细程度让我深感佩服。有的研读文本二、三十次,有的熟背全文。不仅熟知教学内容和大纲,还从文本的各个角度整理资料,深入研究:字词句、作者风格、写作背景等莫不做到透彻研习。

其次,在方法选择上亦足见他们备课精心。基本上都能抓住文本的特点,运用自己的特长,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

另外,大多数参赛教师教学用时与规定时间几乎分秒不差,此等对课堂用时的精准把握,也让我叹服不已。

以上种种无不与他们精心、精细的备课、预设有关。

二、 亮点多

除却教态自然大方、环节设计合理、立足语文教学外‘不少参赛老师以自己的特色点亮课堂,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

1、 课件与板书精巧

所有参赛老师都运用多媒体上课,在加大容量与美化课堂上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板书更是个个力求精当。晁老师《给我的孩子们》的课件,设计精致,颇具匠心,给人以美图享受。姚老师《呼兰河传》的板书,以祖父的慈爱为花心,以趣事、植物、小动物为花瓣,以自由为花茎,漂亮简洁展现主要内容和思想。

2、 在诵读中品悟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抓住诵读来赏析文本内容,加深情感及含义的理解,较好展现语文课的风采。王老师的《孤独之旅》以反复品读人物的语言推进课堂,赏析人物性格;姜老师的《海燕》通过一次次诵读感受不同角色的形;杨老师的《明天不封阳台》精选文段,改编成诗,指导学生关注诵读,以朗读的轻重缓急,传达“自然的哭诉”;刘老师与陈老师分别在教学《秋颂》与《目送》时,适当进行教师诵读,从听觉上触动听者心灵,带领着听者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3、 富有活力的课堂

课堂充满活力往往是教师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在学习《孤独之旅》时,初三学生争先恐后举牌发言的场面让我震撼,教师要有怎样的魅力或智慧,才能让初三学生热衷于争着举手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习《囚绿记》时学生发言积极,语言流畅;在《往事》中,学生基础薄弱,但是教师以清晰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在沉稳中激活思维,并且及时精当的予以点评;刘老师在教授《窗》时以自己亲切的笑容感染学生;学习《秋颂》时,初一学生朗读时几近整齐划一的举书、放书动作,踊跃的发言,满含感情的朗诵;《柳信》、《幽静悲剧》的各环节自然流畅,教师上课条理清晰,解读有深度,师生和谐共舞,很好地完成文本的赏析,让听者倍感舒畅……无不闪现着课堂的活力。

通过观摩学习,我进一步明白了,要上出优秀的课,必须钻研教材,充分而细致地准备;深入研究文本、背景等,找准切入点,抓住主线;以亲切大方的教态走进学生;尽可能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师生通力合作赏析文本,如此才能上出动人的语文课。

紧接着苏州市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刘铁梅老师为全市乡村语文骨干教师作了名著专题导读教学”的专题讲座。

刘老师先声情并茂的讲述绘本《先左脚,后右脚》故事内容,她的极富感情的生动讲述立刻吸引了我们所有人。大家都久久沉浸在这充满浓浓祖孙情的小小绘中。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情节简单、内容浅显的绘本,可以通过刘老师的讲述吸引全场平均年龄大于30岁的我们呢?这要是放在课堂,面对学生授课,那种师生相互交流,互为补充,彼此感染、感动的场面似乎触手可及。

所以对于名著教学,教师先读,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然后带动学生,一起读,一起交流,得有多大的促进、推动效果啊。此为推动名著教学的第一且重要的要素。

接着,刘老师又带领我们领略了日本儿童作家安房直子《手绢上的花田》的文学魅力。觉得刘老师对这本书的导读设计最为出彩的地方是:

1、根据书本封面图案猜测故事内容;

2、根据标题编故事;

3、把文中紧要处的话说出来,让学生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刘老师现场和我们互动,我们都怀着极大的好奇参与其中,大家的回答各不相同,会场笑声不断。大家都对这本书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兴趣。

然后,刘老师又对《朝花夕拾》《西游记》两本名著的教学谈自己的教学设计,想法,其中“选择原著,我们才能了解小说内容的丰富;选择原著,我们方可体验人物情感的细腻;选择原著,我们方能获得自由阅读的兴味”一段话深得大家认同。

最后,市教教育局作了总结发言指出:阅读教学要有目标意识,语用意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阅读力和表达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思维力的培养。同时,市教育局领导还对培育站的学员们提出了三个要求: 1.语文源于生活,语文学习要关注生活体验; 2.语文学习要学会讲故事,读、写故事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能力训练需要历练。

本次活动,让培育站的成员们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阅读教学有了近一步的认识,激发了大家探索名著阅读专题教学”的热情,奏响了一曲朴实灵动而又大气的语文专题研究篇章。

发布者 :谷新军

泗阳县初中语文评优课观摩心得

提交者:学员孙正芳    所属单位:临河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3-09 20:16:36    浏览数( 0 )

10月19日-21日在宿迁树人国际听了11节课,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收获颇多。其中沭阳段晶晶老师的《呼兰河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的导入是从介绍作者及作品开始的。教者出示两幅PPT,分别介绍萧红与《呼兰河传》。介绍萧红,教者追问“看了对萧红的介绍,有何感想”,介绍《呼兰河传》,教者强调“自传体”与“散文体”。这节课的导入很直接,很简洁,很实在,没有绕弯子,没有故弄玄虚的诗意化。介绍萧红,介绍《呼兰河传》,一来是传递文学知识,二来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可嘉之处是,教者在介绍作者及作品时,追问(强调)了两个问题,有一定的指向性,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关注。 接着学生浏览课文,用简要的句子概括课文内容。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提醒学生要注意概括的方法,即注意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这一环节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总体的感知,也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是很好的铺垫或曰过渡。

    紧承上一个环节,当学生回答“本文回忆了‘我’与祖父在后花园里的生活”时,教者随即追问:“你认为这是怎样的生活呢?”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核心问题上,即“请用一个词来概括本文要表现的主题,完成填空‘      的生活’”。 

   在明确了本文主要是表现了“‘我’与祖父在后花园里的自由生活”之后,教者提出:文章哪些地方鲜明地写出了“自由的生活”呢?作者又是怎么去写的呢?这个提问是本课设计的主问题,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此问题一出,此课即表现出重点突出,不枝不蔓的特点来了。这个问题,也把本节课推向了第二个制高点。

根据学生对主问题的的回答,自然地重点品析第28节。在品析中,教者运用的比较法,屏显一段与第28节内容一样,但是语言形式不用的文字,让学生读,在读中体会第28节的语言特点,即多处运用“……就……”和“愿意……愿意……”的句式,很好地表达了“自由的生活”。作者还追问一个问题:这一节全是写动植物的自由,那么,他与“我”的自由是什么关系呢?最后,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我”的心灵自由,才会在我的眼里与笔下有动植物的自由。

       如何品析语言呢?教者的做法之一是运用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明了。比较法是品析语言的重要方法之一。另外,教者始终关注文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品析本段语言的特点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这样写的妙处与动机,不是为了品析而品析,而是让学生明白,语言是为表达思想情感服务的。值得肯定是作者在品析这一段语言后的一个追问,即,这一节全是写动植物的自由,那么,他与“我”的自由是什么关系呢?这个追问,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更培养了学生看透文字背后“内蕴”的眼力与心力。

     这节课,总体上来说,是语文味很足的课。教者没有凭空去渲发文章的主旨,而是披文入理,撬开文字的外壳,与学生一起发现文字的蕴意,让文章的主旨在对文句的咀嚼中溢出滋味来。

 

老师评语

究其一处深发开去,很好。

评语时间 :2017-03-17 15:34:25

校(园)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园)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园)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园)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园)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