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就如何搞好音乐审美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相关案例? 作业周期 : 2017-02-162017-02-28

作业要求 :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审美”与“相关文化”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引起老师们的关注,“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它的教育功能、价值功能、政治功能,都在那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从而激励人去塑造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而小学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是艺术科目(即文学、美术、音乐),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虽然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发展规律,有不同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但是,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人类的思想感情,去揭示、去描绘、去抒发、去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在小学美育教育中各具特色,共同为学校美育教育购置成一个五彩缤纷、八音协和的大千世界。

    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士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

    请全体学员写一篇关于审美教学的案例或者看法?

发布者 :苗飞

就如何搞好音乐审美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相关案例?

提交者:学员戴轩辕    所属单位:明德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2-21 13:01:50    浏览数( 0 )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美,是以本身特有的美感魅力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同时,它又通过作用于人们心灵的巨大精神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社会价值。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已经证明音乐之所以能够万古长青,正是其本体所蕴涵着的美感。但是,和所有艺术美存在价值规律一样,音乐必须要进入人的精神世界,这种美才有价值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的存在价值取决人们对音乐美的接受能力与水平,这也就是说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不仅检验并决定了音乐艺术的存在价值与生存状态,而且也是获取审美享受与精神升华的“必需品”。支撑这个庞大意识形态网络运转的核心力量正取决于人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能力是人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本质力量,也是进行音乐审美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保证。由于音乐审美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是全部心理活动参与的结果,因此,其内涵十分丰富。从音乐审美心理活动过程来看,音乐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音乐感觉、知觉能力:就存在和传递方式而言,音乐是听觉艺术。要进行音乐审美活动,首先就要通过聆听途径去感知音乐。从生理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正常的健康人,都具有听觉能力。但是如果将音乐作为审美对象的话,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准确地感知它,如果说“对牛弹琴”的成语含义有些言之过分,那么“会听的听门道,不会听的听热闹”则生动地揭示了音乐感觉知觉能力的客观存在及其重要性。人的感觉和知觉是认识客观事物密切相关的两个层次,我们通常概括地称为音乐感知能力。但严格地说,音乐感知能力包容了对音乐的感觉能力和对音乐的知觉能力。前者主要包括对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等乐音要素的感觉能力,而后者则是在音乐感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各种音乐基本要素的知觉能力,如旋律感、节奏感、和声感、力度感、速度感等。当然,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感觉和知觉是交织在一起的,构成了综合性的音乐听觉。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音乐感知能力呈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人们常说的“音乐耳朵”具有多层次的特征。例如专业音乐工作者的音乐听觉就必须高于一般的音乐爱好者;而那些从事指挥、演奏的音乐家不仅要有全面的音乐感知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听辨绝对音高能力和音乐内听觉能力。在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中,音乐感觉知觉能力是进行音乐审美活动的基础,但是在内容和要求上则应该是能够听辨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的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等)和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调式、和声等)的基础能力。  

音乐鉴别、鉴赏能力:如果说音乐的感觉知觉能力偏重于技术层面的话,那么对音乐的鉴别、鉴赏能力则是审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当音乐由感知系统开始了审美心理活动之后,首先必须通过审美判断的检验。即根据主观的审美标准去审视、衡量音乐的美学属性和价值,这是音乐鉴别能力的核心内容。音乐鉴别能力是一定审美价值观的实践体现,面对多元复杂的现实音乐文化,面对良莠不齐的音乐环境,音乐鉴别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对审美心理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良好的音乐鉴别能力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音乐审美活动。 

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审美的核心力量。广义的音乐鉴赏是包容了音乐鉴别和音乐欣赏在内整体音乐审美活动。我们这里将音乐鉴赏作为一种审美能力来思考,就需要联系一些审美心理过程来认识其本质特征。首先,音乐的鉴赏必须从感性介入,能够从流动的音响中感悟到由音乐的形式美所显示出的情感内涵与魅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感欣赏。然后再在这种被感染的心态中去思考、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体裁形式乃至哲理内涵等,进入理性欣赏阶段。由于音乐本体无语义内容,在感悟和理解上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多义性,因此,音乐欣赏既无止境,也不宜有“标准答案”,其能力是长期生活经验、音乐实践和文化修养等积累后转化形成的。  

音乐联想、想象能力: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所聆听到的音响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感受欣赏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联想、想象心理活动来进入音乐。 

音乐联想心理是在聆听音乐过程中,将音乐的某些特征和平时积累起来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有选择地建立起联系的心理过程。音乐联想能力犹如打开音乐大门的一把钥匙,它可以使感受到的音乐变得“具体”、“形象”,如《百鸟朝凤》的音乐联想到各种鸟的啼鸣、《动物狂欢节》里低音提琴和大提琴音乐激起对大象的联想等,对青少年来说,音乐联想能力虽然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心理活动,但它仅是初级的基础感受能力,应该从自由联想向想象等心理过渡,才有助于审美心理的发展和成熟。 

音乐想象能力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音乐的非具象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直观感受产生了某些“障碍”。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正是音乐审美的最大优势,它可以提供给人们没有“框框”、没有限制的欣赏空间,凭借着想象能力给音乐插上双翅,从而能够充分自由地领略音乐的美。音乐想象能力特征不仅表现在自由性方面,它的想象内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由于每个人生活阅历、文化修养、心理素质、音乐水平的千差万别,因此对同一音乐作品的想象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甚至是完全不同的。音乐想象能力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可以通过表象想象出具象性的人物、景物,还能够从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得审美活动有声有色,生动感人。 

音乐表现、创造能力:音乐审美活动作为一种艺术实践,具有鲜明的参与性,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实践中去,才能充分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因此,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是音乐审美能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音乐是表演艺术,只有通过歌唱和演奏才能产生出真正的音乐,在这些音乐表现过程中,不仅自身可以体验感悟到音乐的美感和内涵,同时也为他人提供了审美的对象,全面地实践了音乐的审美活动。所以,在基础音乐教育中,不仅长期将歌唱作为音乐课的重要内容,而且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还增加了演奏教学。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天地。音乐表现能力具有多层次和无止境的特点,从群众自娱性的歌唱、演奏,到歌唱家、演奏家的专业性表演,存在着许多不同水平、不同档次的表演,其音乐表现能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我们的音乐审美教育中,音乐表现能力应该是在掌握基本歌唱和简易演奏技能基础上,能够准确而有表情地表演,能够正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基本情感和内容。 

音乐创造能力是音乐审美活动进入更高境界主观能动性的施展和发挥,也是想象心理活动能量转化的一种表现。音乐创造能力应用和出现的范围广阔,不仅仅是作曲,而且歌唱、演奏、欣赏都有音乐创造能力的体现。和音乐表现能力一样,音乐创造能力也存在着多层次和无止境的特点。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应该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等途径,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并从中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创作方法 

应该说,音乐审美能力还有一些(如记忆力、注意力等),但以上一些能力在普通音乐教育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只有掌握和具备了这些能力,音乐审美教育才能顺利地进行。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审美能力是以一定的生理条件为基础,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步形成的。它有一定的先天遗传因素,但最主要还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其中,良好的音乐教育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这一点,在《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学段目标”等方面,已经做了明确的表述和要求。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有许多重要的关键环节值得我们注意。诸如需要: 

  ——强化审美听觉。音乐是依存于音响流动而存在的,音乐美的感受只有通过听觉的渠道才能真正获得;音乐的体验也只有在大量的音乐聆听中才能积累丰富,因此,必须坚持多聆听音乐。这种“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途径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唯一科学方法。所以,音乐课不宜变成“说课”,要少讲道理多听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体验美感,掌握音乐美的规律,积累音乐审美经验。 

  ——优化审美对象。在音乐教学中所聆听的音乐,都是属于审美对象。但是在浩瀚的音乐世界里,良莠不齐、优劣混杂的状况是在所难免的,也就是说有很多音乐不具有审美对象的品质,即使是音乐精品也还有难易深浅之分。因此,必须坚持审美标准,注意学生的年龄生理特征和接受能力。首先要鉴别音乐作品的美学品质,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有分析有选择地确定教材。对用于欣赏课的音像资料,对于器乐课的乐器也都必须注意音准、音质、音色等要素的鉴定与选择。 

  ——激活审美心理。音乐教学本身所包容的审美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等在学习内容中,都有所体现。但是这些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审美能量,必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产生审美效应。否则,不发自内心的歌唱、不进入心灵的听音,是根本没有审美教育意义的。因此,必须要充分地激活学生的审美心理,启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出表现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的强烈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旁观学习为参与性学习,这些活泼愉快的学习心态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前提。 

  ——开阔审美视野。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决不是孤立的音响运动形式,其本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和舞蹈、戏剧、美术、文学等姊妹艺术相互依存和借鉴,而且与其他学科也有许多联系。也正因如此,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理解多元文化”的理念和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和艺术表现形式特征等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要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要引导他们在课内外多欣赏一些其他艺术,能够全面地提高整体文化修养,这对于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决不是短期上几节音乐课就能够立竿见影的。只有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按部就班地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并不断加强学生的审美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够取得明显的成效。 

老师评语

是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美,是以本身特有的美感魅力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评语时间 :2017-02-21 13:33:38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