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就如何搞好音乐审美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相关案例? 作业周期 : 2017-02-162017-02-28

作业要求 :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审美”与“相关文化”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引起老师们的关注,“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它的教育功能、价值功能、政治功能,都在那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从而激励人去塑造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而小学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是艺术科目(即文学、美术、音乐),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虽然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发展规律,有不同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但是,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人类的思想感情,去揭示、去描绘、去抒发、去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在小学美育教育中各具特色,共同为学校美育教育购置成一个五彩缤纷、八音协和的大千世界。

    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士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

    请全体学员写一篇关于审美教学的案例或者看法?

发布者 :苗飞

就如何搞好音乐审美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相关案例?

提交者:学员李婷婷    所属单位:洋河实验小学    提交时间: 2017-02-22 09:22:23    浏览数( 0 )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这对于作为实施美育重要途径的音乐教育,无异于扑面而来的春风。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将极大地提高音乐教育实施美育的主动性、自觉性,有利于在音乐教学中真正地实现审美教育。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由于受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音乐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诸如从乐谱和音符入手的识谱训练,从时值入手的节奏训练,着眼于音程、和弦的听觉训练等待。这种理性的、枯燥的机械操练,不可能使学生产生审美体验,必然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下面我们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在音乐教学内容中体现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学内容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实现音乐教学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

音乐教材的审美思想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广的感染力,会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同时,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只有优美的曲调,才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这种曲调和音韵的美磁石般地吸引着学生,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音乐欣赏教材要体现经典性与文献性,展示人类音乐文化的精萃,展示美的结晶。

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二、在音乐教学方法中渗透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方法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情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1、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审美氛围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就没有真正的音乐教学。

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只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再创作了。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亲自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

教师要尽量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将有关的音乐基本文化知识内容融进音乐活动之中,让学生顺带地学习。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要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观众,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教师应为学生的参与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把学生从那种听讲式教室里的没有多少移动余地的座位中解放出来。

2、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上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因素,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施教者与受教者凭借音乐审美媒介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那种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关系。建立这种良好教与学的关系的关键在于施教者,音乐教师应把感情的纽带首先热抛向学生,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

3、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快乐

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以愉悦,以享受,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可以说,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正是因为音乐具在愉悦性,人们才有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去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所以说, 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这既是音乐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

音乐教学的愉悦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艰苦”的学习活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这种变“苦学”为“乐学”的方法,正符合“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道理。音乐教学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三、在音乐教学环境中融入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布置、音响设备、周边环境等。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的和谐,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

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歌碟、挂图应具有视觉欣赏的价值。

音响设备主要体现的是音响美。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快感,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生厌,烦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的音响产生,诸如录音机的音量过大,音质过尖,或不等音乐结束就“啪”地一声中断播放,弹奏音律欠准的钢琴、风琴,让学生吹奏由于簧片腐蚀而噪音迭出的口琴等。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学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使之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2-28 08:40:44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