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 郭丹强 所属单位:琼中县教师培训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2022-08-06 浏览数( -) 【举报】
提交者:学员孙元花 所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思源实验学校 提交时间: 2022-07-04 16:01:58 浏览数( 7)
《土地的誓言》作业设计(节选)
三、作业设计安排
(二)能力提升型作业
3. 端木蕻良笔下的关东原野,美丽富饶,神奇安详。这是一片值得我们深深热爱的土地,更是一片值得我们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的土地。因而,当端木蕻良想起家乡而热血喷涌、热情泛滥的时候,万千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就争先恐后地冒出来,挤出来,呈现在文章里,这种写法就是“意象铺陈”。当他的激情暂时过去,当他渐渐归于平静的时候,他想起的是一个个生活的场景,一个个具体生活的画面,我们把这个方法叫做“画面叠现”。我们现在借鉴这两种方法,来描述我们的家乡,抒发我们的乡情。
(1)写作任务一:意象铺陈法
当夜幕降临霓虹灯闪耀的时候,当远处的楼宇亮起万家灯火的时候,当满天星斗在夜空中俏皮地眨着眼睛的时候,我想起了 (填地点)。一想起她,我就感到我的心喷涌着一股血液,我就感到我的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我想起 ,我看见 ,我听见
我
这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这是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必然要回去的地方!这是我永远永远眷恋的故土和家园啊!
(2)写作任务二:画面叠现法
有一天,我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 (填地名)。当我踏上熟悉的沥青马路时,当我抬头寻找一座座古老的建筑时,当我仔细辨认幼小留下的镌刻痕迹时,我的心就变得异常的兴奋与激动。我想起和这片土地有关的一切。
在春天
在 天,
在 天, 。
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都是我生命里最美好的回忆;在这里上演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我心里最深挚的眷恋。
(设计意图:这属于能力提升型作业,仔细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跟着课文学写作,运用课文的意象铺陈法和画面叠现法书法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三)实践应用型作业(任选一题完成)
4.《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先生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时所写的一篇散文。“九一八”事变是怎样发生的?它给关东儿女以及中国人民带来怎样的惨痛?广大关东儿女为保家卫国进行哪些战斗?涌现出哪些可歌可泣的英勇人物和英雄事迹?请收集相关的影像资料,或者走访相关人物,整理一份报告,向全班同学汇报。
5.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愿在种花家。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收录的文本不但记录中华多难的历史,也记录中华儿女挺身而出、向死而生的家国情怀。《黄河颂》唱出的是光未然对祖国伟大坚强的赞歌,《老山界》讴歌的是红军翻越老山界的顽强意志,《谁是最可爱的人》歌颂的是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坚韧刚毅、纯朴谦逊的品格,《土地的誓言》抒发的是端木蕻良对祖国的赤诚爱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你将选择一种什么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情感?
提示:你可以运用手中的笔,或写一首抒情小诗,或画一幅画作,也可以录制一则视频,或撰写一幅对联等等,把你对祖国的一腔赤诚和热爱抒发出来吧。
(设计意图:这属于实践应用型作业,第4题收集历史资料,写一份报告,主要让学生致敬英雄、学习英雄精神,第5题选择一种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提交者:学员杨玉平 所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思源实验学校 提交时间: 2022-07-03 11:03:10 浏览数( 4)
散文《散步》作业设计案例与说明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优化设计
课 题: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散步》
1.作业内容
(1)主题深读
“尊老爱幼”“互敬互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从文章中摘录能充分体现这一美德的两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一处:
第二处:
(2)句意理解
你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层意蕴的?
(3)微文创写
课文中对初春景物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歌颂了旺盛的生命力,流露出对生活的爱对生命的珍视。请自选一季节自选有代表性的景物,仿写一个“生机蓬勃”的段落,以表达你对生活的热爱。
示例: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仿写:
2.设计意图
《散步》是一篇散文,理应重视“情意”“情味”“理性”“理趣”,理应以玩味鉴赏“语言”为内核。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是揣摩、 品味语言, 体会景物描写及对称句的表达效果, 二是感受流淌的亲情, 传承“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传统美德。
作业 1 对应目标二, 属于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已经领悟“尊老爱幼”“互敬互爱”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里设计此作业,旨在巩固、旨在深读,旨在文化传承,旨在践行“立德树人”理念。以摘录题的形式设计此作业, 难度低,学生都应该能够作答。
作业 2 与两个教学目标关系紧密。此题设计既可以理解为采用“语言品味”方式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慢慢的”“稳稳的”两个叠词音韵和谐,给人以“踏实”之感,“走得很仔细”传达出了中年人对家庭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此题设计又可以看作是通过“理解深层意蕴”来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人到中年,既要抚养孩子又要赡养老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使命。对一个家庭而言如此,对国家社会而言亦如此,中年人是民族的中坚,有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抚养孩子赡养老人”“对家庭对社会尽到责任”,这些不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吗?设计此题同样在践行“立德树人”,同样在达成教育的“教化”目标。 相较第一道题,难度要大写。但课堂上有老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再来完成此题也应该没问题。
作业 3 属于实践创新题,设计目的一是让学生赏鉴景物描写,体会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二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力,发展学生思维,让语文课堂张开飞翔的翅膀;三是践行“立德树人”,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 此题类似于景物描写训练,但又有本质的不同,形式上它是一道仿写题。仿写往往有仿句训练,有仿段训练,还有“跟着课文学写作”。仿写题的完成,一般按“读示例——发现句式修辞特点——读出内容与主旨——遣词造句”来进行。此题为仿段训练,必然要考虑内容、主旨、结构、顺序,这样的仿段训练其实就是微文创写。此题难度系数大,适合优等生完成。
三道题的设计,呈现梯度,体现层级,第一道题属基础巩固型,第二道题乃能力提高型,第三道题是实践创新型。鉴于三道题的难度系数,拟把班级学生分为A、B、C三层,安排C层同学只需要完成第一道题,B层同学完成第一第二道题,A层同学要求完成三道题。这一安排体现分层设计因材施教的原则。
作业 2 对应目标二,属于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大部分学生都应该能够作答。设题意图是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境,体会描写母亲的精彩语句,感受母亲对“我”的深沉母爱。
作业 3 对应目标三,属于分层作业,大部分学生可以答出“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精神品格,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的遗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这句话的理解,需要从第一段“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进行分析方可得出结论,难度为第二层级。
提交者:学员龚卫华 所属单位:乌石学校 提交时间: 2022-07-06 16:10:24 浏览数( 5)
二、能力提升题
1.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2.文段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这两题1.是针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巩固,2.是对本课两个知识点“排比”“引用”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的能力提升。)
三、实践运用题
1.危急时刻,人们劝邓稼先回去,他说:“我不能走。”请你揣摩并写出邓稼先当时的心理活动。(40字左右)
2. 下面是感动中国栏目组为“科学泰斗--钱伟长”写的颁奖词,请你结合本文的学习,仿照这种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
示例: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 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请你结合邓稼先的事迹与品格,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词。
3.有关爱国的名言积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设计意图:1.2.两题是对学生小练笔的训练,3.是学习素养的积累)
作业要求:
根据所学课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案例,提交一份学习心得体会。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
提高中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
提交者:学员王长盛 所属单位:中平学校 提交时间: 2022-07-03 21:20:47 浏览数( 3)
随着文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知识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增多。中学生获取知识财富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因此,要与时俱进,就得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下面,我仅谈谈自己多年来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作法,供大家参考。
一、 导督“查”与“读”
“查”,即语文教师积极指导督促学生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扫清阻拦学生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文字障碍,从而帮助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语体文和文言文的文字意义较为艰深,语言障碍较大,不扫除这些语言障碍,便不能真正读懂一篇文章的内容。
“读”,即语文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所要学习的文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教师通过导督以上的“查”与“读”活动,使学生对文章的基本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学生阅读文章后答题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
二、 坚持复述文章内容
“复述文章内容”就是学生在“查”与“读”之后,按照文章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文章内容的一种阅读能力训练模式。具体来说有以下方式:
1. 详细复述,即要求学生按照文章的原意全面细致地讲述;
2.扼要复述,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创造性复述,这是一种较高要求的讲述方式,适合于中学较高年级的学生。在这种讲述训练中,或改变文章的人称进行讲述,或改变文章的角度进行讲述,或换成另一种体裁进行讲述,或对文章内容进行扩充……形式多样,自由灵活。然而,不管如何改变复述方式,都要对文章进行一点评论。
三、 落实好“两比”活动
“两比”是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训练和比赛阅读训练。对比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对照,培养学生较高阅读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之一。对比阅读的方式较多:从训练内容上看,认读字、词,可进行字、词辨形、辨义对照比较;理解词句,可进行调换词语和变换句式对照比较;理解文章结构,可以将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对照比较;理解文章的不同写作特色,可将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章进行对照比较……从训练的形式上看,则有提问对照比较、列表对照比较、修辞对照比较、调换或修改对照比较等。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文章,落实好以上各种对比阅读训练,就能更好地辨别文章内容的好坏、表达的优劣、风格的差异以及文体特色的区别等,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比赛阅读训练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
提交者:学员郑翠姑 所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思源实验学校 提交时间: 2022-07-05 15:45:03 浏览数( 4)
研修心得(节选)
一、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1)爱岗敬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用心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2)尊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看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3)要有强烈的职责心。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有强烈的职责心是最基本的,这种职责心主要体此刻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应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职责,务必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4)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我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二、反思教学工作,不断进取
在教学中不断思量着自我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努力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继续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来更好地适应此刻的数学教学。
三、自觉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作为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我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教好学生。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透过培训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内涵。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为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四、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今后我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将自我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构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提交者:学员王发馨 所属单位: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 提交时间: 2022-07-10 11:34:48 浏览数( 4)
实践研修成果要求:
根据所学课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案例,提交一份学习心得体会。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
集集体智慧,收教研硕果
——2022国培学习心得体会(节选)
在这些讲授的专家中,第二阶段的北京第四中学刘薇老师做的《在初中语文教研活动中的教研组的建设》讲座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讲的内容分为六个模块,第一、教研组建设的主要内容。第二、以学科带动教研。第三、理论学习中的教研。第四、以听评课形式进行的教研。第五、日常教学中的教研。第六、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做教研。
这里以第四模块以听评课形式进行的教研理论为基础,联系我上《望岳》公开课为例,谈谈学习国培学习的心得。
1.发挥语文集体备课组的智慧,对课文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做充分的剖析,为上课做好前提准备。我先向备课组阐述我的教学设想,接下来大家分别几个方面进行研讨,针对同行指出的三维目标的补充,我修改增加,使德育内容更加完整。这点也符合北京四中刘薇老师所说的“让听评课直接有效,满足预设需求”这点上都从她的讲座那里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和做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来加快自己的成长。
2.听课评课让教育教学理念得到创新。新时期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教学模式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充电”,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面对新时代的中学生才能更好的应对,才能更好的教育引导。教授《望岳》这课,郭红骏备课组长说:“把背景融入到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和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之上,这样处理能让学生结合背景去理解主旨和感情,方法很好,很实用。”周锦老师说:“让学生说出诗歌意思太详细,不必要,可以以老师的讲解带过就行。”王春英教研组长说:“诗歌的生字注音,词语意思的理解,这点做得比较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设置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是能根据中招考试题型,布置课堂练习,方向性很好。”符喜妃说:“我觉得,学生朗读诗歌非常好,正确、流利,很难得。”张红艳老师说:“以后的公开课可以尝试进行同课异构,同一年级同课异构,让大家各显神通,也能够看到同一教材的不同处理,这样可以引发智慧的碰撞、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也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老师们的评课让我不断汲取新理念的营养,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思想,感受着新理念学习的春风,沐浴着创新教育的阳光,使自己教育理论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提交者:学员王海琴 所属单位: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 提交时间: 2022-07-12 21:49:54 浏览数( 3)
《学写故事》的心得体会
观看了袁志勇先生的《学写故事》的视频讲析后,我觉得他所说的:“作文学习要过三关:构思、写段、成文”极有道理。构思是完成作文的骨架;写段是给骨架包裹上肉;成文是完成作文的筋络。一篇作文要想写好,确实得做好这基本的三步。
我在教授课文《卖炭翁》后,要求学生续写故事。结合袁志勇先生的授课分析,对卖炭翁故事续写我指导如下:
一、脉络要清晰:首先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发生了什么,然后按事情发展或时间推移或位置变换的先后顺序,交代清楚起因、经过、结果,保证事情有清晰的脉络。比如说在什么样的天气里,卖炭翁因啥原因去卖炭?其经过和结果如何?要求学生忠于原文并添加场景去写,这样做就突显了又章的骨架,脉络和筋骨。
二、叙述有重点: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关键时刻和事情的高潮部分要详写,写具体,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原文中讲到卖炭老人是在大雪时节去卖炭的,卖炭老人“两鬓苍苍十指黑”,作者可对人物形象做细节描写……把内容写深,写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氛围要烘托: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利用环境可以来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情节的发展。比如说:天气寒冷,老人衣服单薄却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
四、选材要典型:最好做到能打动人、感染人、启发人、说服人。
五、情节要波折:通过矛盾冲突,或者人物内心冲突表现情节的跌宕起伏。
六、立意要深刻:要能通过卖炭生活的艰辛来说明它蕴含的道理:对统治阶级的愤懑,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这样的写作人物形象才丰满,故事情节才生动。
总之,视频讲座让我对学生的写作教学这一块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写作教学同样要遵循基本三步骤的写法,真的受益匪浅。
提交者:学员孙元花 所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思源实验学校 提交时间: 2022-07-13 07:51:00 浏览数( 5)【举报】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有效落实策略
——部编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阅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途径。学生通过阅读,认识语言文字,了解文本内容,启发语文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对阅读的重视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可以说,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阅读是重头戏。在阅读课型 结构上,本教材将阅读设定为“教读”、“自读”和“课外阅 读”三块。如何更好的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将“教读”、“自 读”、“课外阅读”三者统合起来,来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教读课由教师引领,细化阅读目标,完成阅读任务;自读课交由学生自主阅读,强化阅读方法的迁移、 内化;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有效拓展,实现课堂与课外的整合延伸。现结合“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统合 对策进行阐述。
一、强调“教读”重点,因“裁”施教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教读”文本占重点,需要教师 参与指导学生阅读。在“教读”方法上,要关注阅读方法的传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关选文多为景色描写,如《春》《济南的冬天》等,更是散文 阅读里的经典。这些文体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是景物描写,又融入丰富的意境。教师在讲读时,就要结合文体,关注学生语言审美的发展,结合文本梳理情与景的关系,赏析语言美。对于文中的修辞手法、所蕴藏的深刻情感等进行剖析与展示,让学生领会文本。同时,“教读”文体教师 要关注作品的主题、形式、结构、风格等内容,围绕不同文本阅读,让学生从中获得语言知识,弄清楚不同文体的特点,作者的写作背景、各段落大意、主题思想等。对于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教师要引领学生挖掘经典作品的精神内涵。 何为经典?经典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展现了人类智慧。对经典作品的教读,就要让学生与作者对话、与作品对话、与生命对话。在阅读方法指导上,要从精读、略读、跳读等实用性阅读中,让学生把握文本意义,激活阅读兴趣, 体验阅读的快乐。
二、强调学生为“主”,启发学生思考
对“自读”类选文,其定位于“教读”与“课外阅读”之间,也可以称之为沟通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桥梁。通过前面“教读”课的阅读指导,让学生了解阅读方法,学会阅读文本。而在“自读”课上,主要是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阅读,去体会文本。在部编本教材中,对“自读”课文设置“注释、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写、补白”等内容, 强调学生自主去阅读,从阅读中感知文本,将“教读”课所学 的方法运用到“自读”中。在学习《荷叶·母亲》时,对照旁批内容,可以让学生从文中品味优美的语言,启发学生感知文中的精彩之处,增进阅读思考。当然,“自读”课并非完全放手,教师也要适当给予指导。在不同的年段,根据学生阅读基础能力,在指导方法上也有所区别。在七年级“自读”指导上,可以突出朗读与默读,精读与略读的运用;在阅读策略上,关注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与理解,指导学生概括文本主题,查找中心句,理清段落思路。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秋天的怀念》《散步》都是关注亲情,表达亲情的文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先从朗读中了解整个文本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对于《金色花》《荷叶·母亲》等课文, 鼓励学生从阅读中品味深刻的亲情。
三、衔接课内与课外,构建“1+X”阅读课型
新课标强调要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要开展广泛阅读,多阅读、读整本书。在部编本教材中,每学期都安排有名著阅读 指导,让学生从课外阅读拓展视野,提高阅读量。如七年级上册有《朝花夕拾》《西游记》,下册有《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这些名著导读,为学生介绍了读书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 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外阅读实践中。同时,还增加了自主阅读书目,如七年级上册有孙犁的《白洋淀纪事》、沈从文的《湘行散记》;下册有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李汝珍的《镜花缘》。这些篇目的选择,与教材各单元主题相契合。如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们可以延伸课外阅读《朝花夕拾》,增进对鲁迅作品的理解。事实上,通过对教材 选文的梳理,古诗词的比重也有所增加,且与各单元相融合。可见,阅读教学是部编本教材的重点,也是特色。强调学生多种 阅读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就应该从文质兼 美的选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 对于教材可以看作“1”,对于课外阅读看作“X”,立足教材来 延伸课外阅读,通过对相关作品的推荐,让学生在课内阅读之余,将目光投向课外,从单篇文章阅读转向读整本书。
总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的有效融合,需要教师全面梳理教材阅读目标,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自读,着力拓展课内向课外阅读,促进学生阅读经验的养成。